經過了近4天的走訪,2月23日傍晚18時30分許,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務對接工作一組一行16人乘坐班機,從河南鄭州順利返回至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記者從中山市人社局了解到,圍繞對接當地勞務用工資源的任務,今年春節后企業開工不久,該局就派出8個工作組到河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開展勞務對接工作,為中山企業用工提供更多支持。
“今年中山企業節后訂單普遍增長較多,生產節奏更快,用工需求更早、更緊迫?!惫ぷ饕唤M由中山市人社局黨組書記、人社局局長王超剛帶隊,他道出了這次外出走訪工作的背景。除了人社局工作人員,工作組里還有中山市的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人員,他們一行16人在4天時間里走訪了2個地級市、6個縣級市,帶回了系列成果,其中就包括與當地人社部門、人力資源機構和技工院校簽訂了勞務合作協議。
四川籍員工返崗。
連續兩年主動“走出去”“找人”
當下正是企業節后生產旺季,也是每年春節后的企業用工、招工旺季。據中山相關部門的統計,春節期間駐留中山的人口比去年明顯有所增加,且人口回流速度較往年明顯加快,截至大年初七(2月18日),中山駐留人口已恢復到468萬,這為企業節后開工提供了相對充足的用工保障。
中山返鄉人員節后回流率。
雖然今年留在中山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明顯增多,但企業用工和生產卻存在一定“錯位”。一方面企業開工早、訂單充足,用工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節后仍有較多務工人員在企業開工后未返崗。據中山人社統計,截至2月22日,中山仍有約75萬節前常住中山人員未返中山,其中外省返鄉未回人員54萬人,這些返鄉人員中,不少是節前在中山務工的人員,這又增加了企業用工的難度。
為加快員工回流,保障企業節后生產用工,中山人社從大年初八(2月19日)起就派出8個工作組,赴省內外主要的勞務輸出地開展勞務協作工作,這是中山人社自去年起連續兩年主動“走出去”開展勞務協作工作。
中山節后舉辦系列招聘會,搭建企業用工對接平臺。
下鄉進村,現場路演,中山來招人啦!
中山市人社局勞務對接工作一組本次走訪的目的地是河南省駐馬店市和周口市兩個地級市,該兩座城市是勞務輸出大市,駐馬店市常年在外務工人員達150萬人,周口市常年外出務工人員規模更是超過240萬人,其中省外務工人員超過150萬人,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近2/3。
在近4天的走訪時間里,工作一組分別走訪了駐馬店市上蔡縣、汝南縣、正陽縣和周口市的項城縣、沈丘縣、太康縣,與當地市縣鎮村的就業服務部門、基層勞務服務站、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進行了溝通對接,并與部分機構初步達成了勞務合作協議,搭建起向中山穩定輸送用工和人才資源的渠道機制。
工作組下鄉進村走訪,還參與了當地部分縣區的節后招聘活動,在當地舉行“路演”,向當地務工者推介中山就業創業環境?!坝行├相l甚至部門工作人員連中山都沒有聽說過,更不知道中山的城市和產業環境?!惫ぷ鹘M發現,由于地理和當地務工者的務工“慣性”等原因,駐馬店市和周口市外出務工人員到長三角地區務工的人數較多,對珠三角乃至廣東企業的認知度相對較低。
工作組認為,面對面、點對點的勞務協作對接模式,有助于提升中山在各地勞務市場的知曉度和吸引力,為中山開拓新的穩定的勞務用工資源。同時,中山和中山企業的到來,也可為當地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和優質的就業服務,一舉多得。
中山家電企業員工在生產線上工作。
用工“挖潛”,既要量更要質
今年是中山人社連續第二年派出工作組到省外開展勞務對接工作,不同的是,去年主要是為了打通務工者的返崗路。除了推動務工者加快返崗,工作組在今年的走訪中還有一個重要目的——著眼長遠,為中山企業用工“挖潛”。走訪過程中,工作組還與當地職教和技工院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部門機構,就技能人才培養和扶持人力資源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推動形成立體化的勞務協作機制。
中山市人力資源協會會長曹登民是本次走訪活動的參與者之一。他認為,中山市人社局節后組織工作組分赴各地開展勞務對接,再次向外界和各路人才傳遞出中山的歡迎信號,同時,也清晰地宣布中山用工保障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既著眼保障企業的用工量,更注重優化用工結構,構建更科學的用工機制。
曹登民認為,駐馬店市和周口市等內地勞務輸出地區與中山市在技能人才培養和就業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內地勞務輸出地相對豐富的準技工人才可向中山穩定輸送技工人才,而中山相對成熟的職業教育也可以為當地院校提供教學支援,中山豐富的產業發展資源也可為當地技工院校人才提供實訓和更多、更高質量的就業選擇。通過深度合作,雙方可實現互補共贏。
雖然市場廣闊,合作空間大,但曹登民認為,中山各級各部門和企業需以更主動的態度和更專業的能力進行對接。他表示,在人口紅利爆發期,中山企業習慣了“等人上門”的用工模式,但隨著形勢變化,主動走出去已成為企業用工的必然之舉。除了企業要主動,還需要多方協作,共同發力。其中,應注重發揮市場力量,發展壯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專業化、市場化、規模化介入用工市場,形成更加穩定、更高質量的用工和引才格局。
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 通訊員 李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