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口罩了嗎?”
“不是斷貨就是漲價,買不起啊!”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近日多個地區的醫用口罩熱銷,在電商平臺上甚至出現了斷貨現象。
與此同時,一些商家卻趁機賺起了“黑心錢”,囤積口罩,大肆漲價,有網友吐槽說:一夜過后,口罩都成了“奢侈品”。
口罩漲價,到底是正常的市場經濟手段,還是違法犯罪?實際上,這種行為在法律上早有定性。
21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部署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堅決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價格過高上漲等不正當價格行為。
省市場監管局還組織省內相關醫藥銷售公司、連鎖企業召開告誡會,要求相關企業保障供應新型肺炎相關醫藥用品,加強價格自律,穩定相關醫藥用品價格。
根據《價格法》,經營者不得有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價格違法行為,否則可以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罰款。
目前廣東全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已全面開展相關醫藥用品巡查、檢查和提醒告誡工作,要求零售藥店要規范價格行為,做到明碼標價,不跟風漲價。如果發現相關違法行為,可撥打12315、12345投訴舉報。
除了罰款、沒收等行政處罰,哄抬醫藥用品價格,還可能觸犯刑法,收監坐牢。
根據最高法、最高檢司法解釋,違反國家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哄抬物價、牟取暴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觸犯非法經營罪的后果是什么?《刑法》規定,非法經營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緊急時期,商家更應負起社會責任,守住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