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首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兒經感染科醫護人員的精心診治和護理,已符合治愈標準,正式出院。據介紹,這也是廣州首例治愈出院的兒童感染者。
精準治療,痊愈出院
今年12歲的琦琦,隨父母于1月22日由湖北老家自駕返回廣州,1月26日與父親一同出現發熱、少量流涕癥狀。根據1月27、28日兩次取咽拭子結果,患兒及其父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均為陽性,于1月28日由外院轉入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入院診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1月29日該院根據大小便分析、生化、輸血四項、凝血四項結果未見異常,胸片提示肺部感染,修正診斷為“病毒性肺炎,冠狀病毒感染”,給予一級護理、單間隔離(飛沫加接觸隔離)、干擾素噴喉、易坦靜止咳化痰、營養支持、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治療,并請中醫科會診協助診治。
入院治療9天后,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原核酸檢測陰性,肺部CT復查影像無明顯異常。經省、市醫療救治專家組評估,符合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副院長龔四堂介紹,在治療中,針對是否使用抗生素的問題,該院邀請了省、市專家組3次會診,專家建議對患兒盡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在對琦琦的治療中,沒有使用抗生素。該院會根據患兒的整個治療過程,整理信息,總結特點,參與制定省、市兒科救治特點和指引。
目前,該院有6例來自廣州的確診患兒在接受治療,1例從潮州轉入的患兒。龔四堂透露,患者最大14歲,最小2個月,主要是家庭聚集發病,目前沒有重癥患兒。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醫務部主任孫新介紹,該院高度關注武漢協和醫院報道的新生兒感染情況,該院已組織婦產科、新生兒科專家,研究處置流程、分娩后新生兒處理等。未來如果遇到確診孕產婦,可能會對患者的寶寶進行臍帶血收集,進行病原學檢測,但目前仍在制定流程的過程中。
溫情護理,隔離不隔愛
因父母在市八醫院接受隔離,琦琦獨自一人被救護車送到了市婦兒醫療中心兒童院區感染科隔離治療,成為了隔離病區第二名無陪護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患兒。
初來乍到的“小公主”十分安靜,然而不停揉搓衣角的雙手、怯生生打量周邊的眼神,還是暴露了緊張不安的情緒。如何讓孩子安心度過這段“禁錮”的隔離期,是臨床治療方案外的另一項重要工作。
護理組立即同琦琦媽媽進行溝通了解,在媽媽的幫助下,該院醫務人員很快找到了打開琦琦心扉的“鑰匙”。了解到她平常學習成績很好,愛看書、畫畫??墒遣^平常沒有常備這些物品,又適逢春節、抗疫時期,無論是網購還是現貨購買都不容易解決。
感染科王艷玲護長在微信護理工作群中無意間提到“不知道這個時候在哪里可以買到新的課外書和玩具”時,急診科吳金霞護長、血液科黃海英護士長、新生兒科郭曉萍護長和神經科沈慧玲護士長紛紛送來書籍、積木、玩偶等;感染科護士彭紛霞和朱彩金也很快從家中拿來了尚未拆封的新書籍和畫筆等物品。當大家把禮物送到琦琦手中時,她羞澀地笑了:“阿姨,你們放心吧,有了這些禮物的陪伴,我就不害怕了!謝謝你們??!”堆積的玩具和書籍把病房裝扮成了小姑娘在家時的“公主房”,雖然沒有浪漫的窗簾和卡通的床飾,但她樂在其中,甜甜的笑意在那張漂亮的小臉上洋溢開來。
晚餐時間,護士姐姐們給她帶來了可口的營養餐、雞湯、牛奶和水果。她拍了張照片發給媽媽,讓媽媽不要擔心自己?!案兄x兒童醫院的領導、醫生和護士。真的好好?!辩鶍寢尰貜托畔⒅姓f道。
據了解,琦琦返家后,將進行居家觀察,市婦兒醫療中心將會持續兩周開展相關隨訪、監測。經過醫院規范、科學的治療,在市婦兒醫療中心感染病區隔離治療的其他患兒病情平穩或正在緩解。除了今日出院的琦琦之外,后續計劃還有2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兒也即將陸續出院。
兒童發熱可用互聯網醫院線上問診
孩子發熱怎么辦?孫新介紹,除了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兒童還有很多發熱疾病。目前,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互聯網醫院已做好了排班,有專業的醫務人員進行線上咨詢和解答。
孫新介紹,該院互聯網醫院目前線上就診600人次左右,已經超過了每日線下就診患者。孩子如果出現咳嗽、發熱等癥狀,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進行照顧。如果醫生建議來醫院就診,醫院會進行嚴格預檢分診。如果有可疑情況,會指引到發熱門診就診。普通的急診、兒內科門診也會開,醫生會進行二次預檢分診確認。
“如果非必要,近期盡量不要帶孩子到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院長韋建瑞介紹,不是所有的發燒都是新冠,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對于兒童保健方面,也可通過該院互聯網醫院咨詢,醫生會進行專業指導。
兒童如何預防?龔四堂介紹,兒童比較好動,要注意飯前、便后要勤洗手,外出一定要戴口罩,家長不要帶孩子去人員密集、封閉的場所。建議家里每天進行2次開窗通風,每次半小時。家里如果有人出現疑似癥狀,要早期隔離、早期篩查。孩子要穿適當衣服保暖,補充正常營養,但不要過量。
龔四堂建議,對于普通孩子的營養補充,6個月以下的寶寶,建議母乳喂養為主,4到6個月可適當添加輔食;6個月到1歲的寶寶,可以添加相應的固體食物,如蛋黃、魚肉等;1到3歲的孩子,每天500毫升牛奶、1個雞蛋。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周密 攝影 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