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熊洞回到了四川涼山的爛房子村。
特殊的是,這次他不僅僅是回家,還站上三尺講臺成為一名支教老師。
今年暑假期間,熊洞回到爛房子村,在原村小辦起支教班。
“走遍天下書為侶,我們來朗誦,(預備)起陽光燦爛的爛房子村村小里,26歲的熊洞挺了挺腰桿,手握起書卷。
10年前,熊洞的腰直不起來。因為3歲時的一次意外,他的右大腿和右小腿粘連在一起,只能爬行著放羊。那時候走著去上學是他夢寐以求的事。
10年后,熊洞不僅站了起來,還成了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工程系的一名準大二學生。
曾經遇支教被改變命運,如今他成了接力者,想去改寫更多人的命運。
重返大山
重返大山,最初并不在熊洞的暑假計劃里。
6月中旬,他在四川德陽的卓瑪特重工有限公司聯系上一份暑期工。廠長楊大春承諾,只要干得好,按120元/天付薪酬。從7月14日上班算起,若堅持到8月底,可獲近4000元。這樣一來,熊洞來年的學費就有著落了。
一次上網經歷改變了他的計劃。6月27日晚,熊洞打開QQ空間,多年前支教老師的照片被他一頁頁翻開,記憶的盒子悄然打開,他忽然做了一個決定——回家支教。
“他們像天使一樣默默地守護著我們,像一盞燈,照亮黑夜的村莊。”熊洞說,“我現在也可以和以前的支教老師一樣,把外面精彩的世界和知識分享給孩子們?!?/p>
熊洞第一時間向楊大春坦陳計劃的改變,楊大春大加贊賞:“小伙子,你的選擇很有意義,想做就去做吧。”
這番鼓勵更堅定了熊洞的決心。臨近放假,他先自掏腰包,網購了一批小學教輔讀物,快遞至木里縣城,同時抓緊與村小組長李包聯系,請他幫忙選定場地,通知學生。
聽說熊洞回鄉支教,李包非常高興。受疫情影響,上個學期村小的孩子們只上了一個月的課。
7月13日,學校放假,為節省路費,熊洞輾轉從成都、西昌、木里,再到白碉鄉,耗費3天。
熊洞一回到家,還沒顧上幫忙干農活,就去和李包商議,落實支教班事宜。
村里30戶人家共17名孩子在白碉鄉中心學校走讀。7月17日下午,17名學生的家長齊聚爛房子村小,參加支教班開班動員會,一個都沒少。
7月18日,支教班正式開課。
“你們是一個集體,一個團隊,所以大家都需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毙芏唇o孩子們上的第一節課是“團結”。10年前,支教老師也是這樣教導他。
“城市有什么樣的房子?大學是不是很大?”沒有出過山村,孩子們很好奇外面的世界,熊洞詳細解答。
天氣炎熱,一節課下來,熊洞后背都濕透了,但望著一張張認真聽講的孩子的臉,他仿佛看到了10年前的自己。
為了上好每一節課,熊洞會在前一晚認真備課,有時凌晨一兩點,他還在校友微信群里請教教學問題。
邊摸索邊前進,熊洞使出渾身解數,語文、數學、音樂一起教,一天上課六七個小時,累到筋疲力盡,但也樂在其中。
孩子們的祝福。
爬行求學
爛房子村的村小(如今成了村里的幼兒園)是熊洞的福地。
這座建于1985年的村小,是一座泥巴壘的土房子,曾是白碉鄉內唯一不通公路的“麻雀學?!薄?/p>
14年前,在白碉鄉中心學校校長羅文忠的陪同下,佛山“好友營支教”的創辦人伍景勛走了整整4個小時,來到爛房子村小。當時羅文忠正為缺老師著急,支教隊帶來了希望。
2007年后,“好友營支教”向爛房子村小陸續派出支教老師,包括袁立明、孫濤、黃璇等。
熊洞因為身體原因,沒能成為支教班的首批學員。原來,3歲時,他因為一次意外,右側大腿和小腿在被燙傷后粘在了一起,由于沒有條件及時接受治療,整整13年只能蹲在地上爬行。
熊洞因為一次意外,一度只能艱難爬行上學。
熊洞的母親陶桑如今在潮州打工。她回憶起往事,五味雜陳。她告訴記者,因為家貧,三個兒子上學經歷都坎坷。
看著弟弟熊抓和好友李世明走進學校,熊洞非常羨慕。
熊抓、李世明也經常陪著熊洞,一起在山坡放羊。但熊洞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這么活。
2009年9月,在李世明的鼓勵下,16歲的熊洞主動向母親提出了讀書的請求。
陶桑記得,熊洞成為當時支教班年齡最大的學生,第一天放學回家,書包還是侄女熊振秀幫忙背回來的。
從家到村小,這段普通人僅需七八分鐘的路程,熊洞卻得緩慢爬行半個小時,托在地上的右手掌還經常被沙石磨破、流血。
不服氣的熊洞后來是將書包綁在了背上,讓書包在蹲爬時不至于被甩出、掉下。
兩個月后,支教老師袁立明登門家訪,帶來一個好消息。
“他說要將熊洞帶出山,把腿治好?!碧丈.敃r是半信半疑,但看著孩子期侍的樣子,她決定試一下。
為了幫助熊洞康復,2009年10月,伍景勛再次來到爛房子村村小,了解到熊洞相關情況后,便與眾人在網上發起捐助活動,募集到了4萬元捐款。
袁立明還記得,當年12月11日,在大雪封山前,他們說服了陶桑,帶上熊洞、熊抓,步行走出大山,再坐汽車去到成都一家醫院,但近10萬元的手術費讓他們犯難。
伍景勛隨后聯系到了佛山順德和平創傷外科醫院(現名“順德和平外科醫院”,下同),該院院長謝振榮承諾會全力救治。
于是,熊洞一行從成都來到了佛山。
珍惜“新生”
“熊洞患上的是蹼狀攣縮,但在其從醫歷程中,還是前所未遇的病例?!表樀潞推酵饪漆t院主管醫生張敬良回憶,他帶領團隊在一個月內為熊洞先后實施了兩次大手術,助其闖過生死關,并在其右膝關節裝上外固定支架,進行延長伸直術,“每天組織拉伸一毫米,會很疼,但他都咬牙堅持下來了”。
該院還為熊洞減免了醫療費用,并發動全院員工募捐了近9000元。住院期間,護士馬實云買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躺在病床上的熊洞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2010年3月3日,熊洞出院,當他拄單拐走出院門時,激動地哭了。
2010年3月,經過3個月的持續治療,熊洞順利出院。
熊洞很珍惜“新生”?;氐郊依锼贿吀赊r活,一邊讀書。經過袁立明等支教老師的輔導,他很快從一年級跳讀到了三年級。
為了能走著去上學,熊洞堅持拉伸鍛煉。半年后他右腳稍顛、左腳發力,已能行走5公里。
2011年9月,順德和平外科醫院黨支部書記朱新民前往爛房子村探訪,熊洞的右腿組織已近痊愈。陶桑特地手縫了一對鞋墊,贈予廣東醫生。熊洞在鞋墊上寫下一行字:“感謝你們幫我站起來”。
小伙子展現出的堅強,讓朱新民內心觸動。
2011年9月,陶桑(右)向來訪的朱新民(左)贈送親手縫制的鞋墊。
2012年春節前,朱新民在醫院設立“愛心屋”,募集到一批捐贈的衣服,發給爛房子村民。熊洞收到后,向朱新民發了感恩短信。
此時,剛巧醫院一位熱心同事想捐錢給“愛心屋”,朱新民建議其直接資助熊洞。
隨后5年,這位熱心人士每年堅持給熊洞資助3000多元。這筆錢對于熊洞一家來說,好比雪中送炭,讓他不再擔憂因家貧而輟學。
熊洞的三年初中,是在白碉鄉中心校度過的,他喜歡上了詩歌,用文學滋潤心靈,開拓視野。
日子過得飛快。
2016年夏天,熊洞初中畢業,已是23歲的小伙子面臨進一步求學的選擇,最初他打算報讀醫科,但由于學費高,最終選擇讀中專——攀枝花市建工程學校。
3年后,熊洞考上了位于德陽的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一期間,他獲得了系集體創新創業比賽一等獎,并入圍葉圣陶杯全國作文大賽。
繼續追夢
從涼山到攀枝花再到德陽,熊洞“走”出了大山。
而大山里的爛房子村,也因為國家脫貧攻堅工程的推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四川什邡中職院校畢業的李世明回村后,當選村小組長。正好趕上雅礱江錦屏電站落成,爛房子村剩余的30戶人家都通上了電。
在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爛房子村修起了一條直通水運碼頭的水泥路,孩子們上學再也不用翻山越嶺了。
2015年后,爛房子村小等4所“麻雀學?!辈辉俎k學,學生集中到白碉鄉中心校接受義務教育。
作為支教班最后一屆學生,熊洞的侄女熊群在今年高考中考得625分,成為木里縣的高考理科第一名。
今年2月,涼山州木里縣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作為過來人,熊洞深知教育對一個人的深刻改變。
熊洞回鄉支教的行動也打動了其小學同學楊李秀。楊李秀是一名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生。8月1日,她加入了熊洞的行列,成為支教班的第二位老師。
熊洞、楊李秀與孩子們。
楊李秀說熊洞身上有三個特質:特別能吃苦,特別熱心腸,特別有愛心。
10年前,楊李秀的夢想是走出大山當一名攝影記者,把外面精彩的世界記錄下來,帶回家鄉。10年后,受大山里落后的醫療條件觸動,她成為了一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
9月,熊洞結束暑期班教學回到大學課堂,以勤工儉學的方式繼續奮斗追夢之路。
他很清楚,家鄉的教育脫貧之路任重道遠。
南方日報記者 歐陽少偉?黎詠芝?張培發
統籌: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