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進 通訊員/粵農軒)12月12日,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在廣州開幕,這是廣東首次將數字農業與種業博覽會融合舉辦。
大會聚焦現代農業數字化場景應用,打造數字菜園、數字果園、數字藥園、數字都市農業園、數字魚塘及未來農場互動體驗展等板塊,形成智慧農業全產業鏈作業大匯演,凸顯高精尖農業科技成果,打造新一代數字化農業示范應用的風向標。
本次大會設置了數字農業綜合展示區,集中展示世界數字農業技術、設備、管理系統、解決方案、業態、模式等成果發展情況;數字農業田間場景應用區,充分展示農業科技設施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在田間的應用,包括數字種業、智慧植保、智能灌溉、測產估產、預警監測、無人操作等田間作業場面及優秀實踐案例。
數字果園、數字菜園、數字茶園、數字藥園、數字農院、數字魚塘、無人冠層監控機、無人農事操作車、采摘機器人、產品溯源區塊鏈系統……在位于廣州柯木塱的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全新的作業方式,精彩豐富、愈發智能的展示內容,讓人們對未來農業充滿美好想象。
大疆智慧農業系統、極飛智慧農業系統技術及實施模式、AI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數字農業十大創新案例的公布無疑是重要看點,其目的在于樹立數字農業先鋒企業、先鋒人物典型,打造數字科技賦能農業優秀案例標桿,為推進世界農業數字化貢獻力量。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的“AI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入選了數字農業十大創新案例。作為金融領域領先的農業農村生態系統,該平臺實現了農險從分散型管理向數字化管理、從傳統農險管理向精準農業和全方位綜合減災服務的全面升級。
本次大會還設置數字現代農業裝備展。智能農機展示包括無人駕駛水稻插秧機、收割機、噴藥機等,水稻、果園、水產等智能化解決方案展示及模型演示。此外還有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演示、水產養殖機械化作業演示等。
在數字農業展示區,采摘機器人、無人機、自駕儀、智慧攝像頭、大數據系統等智能化裝備終端應有盡有,傳遞機器換人、無人農場、智慧管理、數字技能培訓、人工智能等智慧農業理念。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大會以數字農業科技為核心、高標準田間展示為平臺,集聚數字農業發展創新要素,賦能現代種業,時尚前沿的數字產業與傳統的農業在這里激情碰撞,必將激發廣東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潛能。
■特寫
240畝魚塘不見“人”
陽江陽西縣運用數字化“武器”賦能鄉村振興
走進位于陽江市陽西縣的廣東順欣海洋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羅非魚數字農業產業園,240多畝的魚塘一眼望不到邊,卻不見農戶忙碌的身影。
在魚塘邊上正迎風旋轉的設備就是產業園的數字化“武器”——氣象站,它可以自動監測空氣溫度、空氣濕度、風速風向等9種相關的氣象參數,經5G傳輸到終端,進行處理和大數據分析。
而位于水下的水質EC傳感器,則自動監測水質溫度、水質PH值、水質溶氧量等土壤和水質環境數據,通過準確掌控羅非魚的生理生態需求,實現精準化養殖和標準化管理。
這是陽西開展數字農業建設的一個縮影。12月12日,陽西縣作為我省數字鄉村、數字農業示范縣,受邀在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上作推廣發言。
據悉,陽西縣今年除涉農資金整合2.2億元外,縣本級財政安排2億元,爭取1.05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和3.5億元專項債券,近9億元專項用于農業農村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張琪琪 楊世華
通訊員 張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