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記者發現,包括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內的主席臺上的人員戴著口罩相繼入場,落座后即取下口罩。(2月20日《南方日報》)
發布會是室內空間,鐘南山和其他專家為何沒摘下口罩?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鄧鴻對此作了說明。他說,發布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且發布人和記者進入現場的通道是分開的,同時還加大了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因此,不戴口罩也是安全的。
自從新冠病毒疫情出現以來,市民都成了驚弓之鳥:瘋狂搶購口罩,花大價錢也要N95口罩;有的人出門還戴上兩個口罩,甚至還出現了一個奇葩市民,一次戴了十個口罩;有的一個小時就換一個口罩。小心謹慎是對的,小心過頭了也是不對的。防控形勢好轉了,卻還有不少地方“過度防范”,疫情不嚴重的地方,甚至沒有出現確診病例的地方也“不允許市民出小區”,更為嚴重的是“所有外來人員不允許進小區”,個別小區還出現了“一家人在家打麻將也不行”,“兩口子不允許在一起睡覺”,“所有外來人員都不準進小區”等極端做法。
即便是國家要求有序管控、恢復生產,一些地方也不落實。疫情帶來的不僅是所謂的“硬核”舉措,還有對社會的“硬傷”。因此,需要讀懂“鐘南山摘下口罩”的深意?!扮娔仙秸驴谡帧币嬖V大家的是這樣幾個方面:
其一,樹立信心。需要有防控的信心,要相信科學,要相信醫生,要相信國家,信心是戰勝病毒的法寶,否則病毒沒有打敗我們,我們自己就把自己打敗了。病毒再可怕,人類終究會戰勝病毒。
其二,科學防控。面對新冠病毒,我們不能輕敵,輕敵就會亂了陣腳。但是,不能輕敵也不能“談疫色變”,沒有心思工作,沒有心思學習,成天被自媒體的負面信息所左右,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只要科學防控就夠了,按照科學提示完全能夠保護好自己。
其三,正確看待。就像戴口罩的問題,不是所有場所都需要,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公園等空曠通風場所不用戴口罩,到超市、農(集)貿市場才需要戴口罩。普通民眾在室外通風處與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通風良好的辦公室、獨處或家庭成員都健康(居家、開車)的情況下,都不需要佩戴口罩。
“鐘南山摘下口罩”,傳遞的是信心是科學,即便是“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也不可怕,該工作的工作,該學習的學習,該恢復生產的恢復生產。
我們需要讀懂“鐘南山摘下口罩”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