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響,廣大務工者經歷了“最難求職年”。穩就業是“六穩”之首,穩住就業就是最大的民生,作為制造業大市和用工大市的中山,企業用工規模超過200萬人,其中異地務工人員超過160萬人,穩就業也是地區發展的一個關鍵經濟命題。
回顧2020年,中山出臺促進就業九條2.0版本,實施多項穩就業、促就業政策措施,全年就業和企業用工保持了平穩態勢,截至2020年底,中山市城鎮新增就業近5.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1.5萬人,人社部門累計發放穩企安商惠企補貼超過11億元。著眼全方位保障,中山2020年穩就業出了哪些招?
直播帶“崗”、農村電商賦能、新業態就業……讓就業方式更多樣
“就業季”撞上“疫情期”,疫情期間,廣大高校畢業生遇上了就業難題。據統計,2020年中山市生源高校畢業生近1.3萬人,在中山就業的畢業生總量超過3萬人。一邊是宅家等待的高校畢業生,一邊是急需用工的企業,如何破解這一困局?直播招聘營運而生。進入畢業季,中山市人社局連續組織了多場面向高校畢業生的網絡招聘會,為畢業生和企業搭建起有效的一個對接平臺。
從去年5月的首場高校畢業生云直播網絡聘會起,中山累計為高校畢業生舉行多場網絡招聘會,超過2000家企業參與招聘,共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崗位超過1萬個。直播期間,企業和人社部門負責人先后走到直播鏡頭前,除了帶來就業崗位,還對中山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進行解讀。系列招聘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一些網絡招聘會“點對點”面向中山市內特定高校,就業服務更精準。
中山市高校畢業生云直播網絡聘會。(來源:南方日報)
事實上,針對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山市人社部門較早啟動了相關工作。2020年4月,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中山市促進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從招聘活動、就業引導、民營企業用工支持、創業扶持等方面提出了十項“真金白銀”實打實的促進舉措,如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3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的,中山將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另外,對在省內普通高等學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就讀的湖北籍2020屆畢業生,按每人2000元標準給予求職創業補貼。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中山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已超過96%。
除了高校畢業生,農村領域的充分就業也成為2020年疫情期間中山穩就業工作的一個重點。結合電商和網絡直播帶貨等新業態,中山市人社部門去年啟動實施了農村電商“一村一品”帶頭人提升培訓班,面向小型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單位開展輪番宣講培訓,加快中山農業與電商接軌,提升現代化農業規模,帶動更多就業創業。中山市人社局人力資源辦主任吳海文表示,中山實施農村電商培訓班工程,目的在于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端農村電商人才,以“頭雁”效應帶動農村電商人才隊伍規模質量全面提升,帶動更多農民就業創業。未來中山將規劃建設農村電商產業園,帶動更多農村勞動力實現新業態就業。
學粵菜、當月嫂、學技能,“三大工程”開拓就業新格局
2021年初,中山粵菜師傅工程再出“新招”,中山市將舉行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作為 “中國粵菜名城”的中山再次成為業界和社會的關注焦點。
粵菜師傅工程既是弘揚粵菜技藝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就業的一個獨特平臺。據統計,自中山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以來,已培養“粵菜師傅”超過3000人、粵菜烹飪專業在校學生近2000人,全市4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9個省市粵菜大師工作室相繼建立,多方聯動的粵菜師傅培訓平臺,為中山粵菜文化和產業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也拉動了就業創業。
中山將粵菜師傅工程作為促進就業重要抓手。(來源:南方日報)
南粵家政工程也是中山推動就業的重要抓手,2020年中山市出臺實施《中山市家政服務培訓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扶持家政企業和培訓基地發展,建設“南粵家政”市級培訓示范基地,在母嬰、居家、養老、醫護服務方面創立培訓品牌,培養一批“金牌月嫂”等家政服務行業人員,獲評市級示范基地的機構或單位可獲一次性15萬元補助。據統計,南粵家政工程實施以來,中山已組織“南粵家政”培訓超過1萬人次。
技能人才是就業大軍中的“骨干”,也是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截至目前,中山市擁有專業技術人才約44.6萬人,技能人才約47.3萬人。結合廣東技工工程實施,中山將職業技能提升工作放在了促進就業的重要位置,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人才服務工作,壯大技能人才隊伍。目前,中山已出臺實施《中山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計劃3年內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以上。為幫助企業引進、培養和留住技能人才,壯大生產一線的技能人才力量,從2015年起,中山市人社局與中山市技師學院、企業共同搭建企業技能人才服務站機制,截至目前,中山市內企業技能人才服務站已突破80個。
近年來,中山人社部門還積極組織技工院校師生參與世界技能大賽等技能賽事,并將賽事成果轉化為技能人才培養資源。近年來,中山學子在國際、全國、全省等高級別技能大賽上表現亮眼,中山市技師學院選手分別在第43屆、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獲得銀牌和金牌。而在近期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上,中山市技師學院3位選手脫穎而出,獲得進入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的入場券。此前,中山市技師學院信息網絡布線項目張俊強、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謝運健兩名選手因是上屆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選拔賽的優勝選手,已直接晉級鎖定“國家隊”席位,中山共有5人進入國家集訓隊,沖擊第46屇世界技能大賽,創造了歷年來備戰世賽的最好成績。
借助良好技能大賽賽事經驗,中山市深入開展技能教育,培育更多工匠型技能人才。中山市技師學院教師魏海翔是中山市技師學院乃至中山市世界技能大賽的帶頭人,從事世界技能大賽參賽和研究工作近10年,如今,他已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主持人。通過魏海翔等帶頭人和大師工作室等平臺,中山致力推動技能教育對標生產一線,對標國際水準。
讓困難群體就業不再難
2020年末,一部由新華社攝制的扶貧題材微紀錄片《那時心愿》在網上火了,視頻里,來自云南省昭通市的主人翁郭明毅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牽線下,第一次走出縣城,來到廣東中山進入職高學習,年末,他還在位于中山火炬開發區的廣盛運動器材有限公司行實習,從大山通向城市的路再次被拉近。
就業幫扶是中山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方面。自2016年中山與云南昭通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以來,中山市在昭通市及對口幫扶地區建立了6個駐外勞務工作站,共轉移了貧困勞動力到中山就業超過5000人次,此外,中山招錄了138名昭通學子到中山技師學院就讀,幫助昭通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超過4萬人次。值得關注的是,中山將南粵家政工程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舉措,為云南昭通等地貧困勞動力提供家政培訓和崗位對接服務,轉移貧困勞動力通過技能扶貧就業奔康。
除了人社部門牽線,中山企業也積極參與到就業幫扶工作中。去年,全省共有15家企業被授予“省級示范性就業扶貧基地”稱號,緯創資通(中山)有限公司名列其中,成為中山市首家獲評企業。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該公司累計招聘全國各地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超過500人,其中不少來自云南昭通。
中山市企業積極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吸納云南昭通等地勞動力就業。(來源:南方日報)
強化政策供給,為穩就業強素質提供保障
企業是用工的主體,也是穩就業的主力,為幫助企業穩定用工隊伍,穩住就業,并逐步提升勞動者的就業技能,中山人社部門在就業服務政策方面不斷創新。
針對疫情沖擊,中山人社按照中山穩企安商20條,跟進出臺50多項配套措施,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的力度,發揮培訓補貼、求職創業補貼、吸納就業補貼等政策作用,擴大以工代訓的范圍,支持勞動者提高技能、就業創業,鼓勵企業開展培訓,吸納就業,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計發放各類惠企補貼超11億元。
此外,中山人社還在提升企業用工隊伍素質方面強化政策供給,實現更好地就業。按照上級部署,中山市從去年起啟動實施職業資格制度改革,按照改革要求,企業技能人員水平評價將由政府主導向企業自主評價轉變,在技能人才認定工作中,企業有了更多的主動權,技能人才能力也更貼合生產一線實際。
2020年11月,首批19個由企業自主認定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中山市南頭鎮長虹公司發出,按照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的相關政策,獲證員工除了獲得企業內部的技能晉升將例外,還可申領到初級工1000元、中級工1500元、高級工2000元的技能提升補貼,真正享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雙重福利。目前,中山市內多家企業已啟動相關工作,參與到改革中,除企業自主認定以外,中山市人社局還將開展中山市技師學院的試點認定和第三方培訓評價工作,逐步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體系,為企業壯大技能人才隊伍,就業者提升就業技能水平提供更多空間。
中山制造業企業生產車間。(來源:南方日報)
2020年,中山市人社局還對實施了近5年的企業人才評定工作體系作出調整,牽頭制定出臺《中山市企業人才評定管理辦法》,并修訂了《中山市企業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評定體系》,制定《中山市企業人才評定指標體系總表》。系列新規是對2015年中山出臺實施的《中山市企業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評定管理暫行辦法》的優化,新辦法完善了相關管理機制、參評條件、審查條款等,并根據產業、行業細分以及人才培養引進工作的特點,推出了企業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評定新的評分指標體系。新規為企業引入和留住更多高技能適用人才提供了指引,也為企業提升整體用工隊伍整體綜合素質提供了動力。
(作者單位:南方日報)
來源: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