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我國《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手冊》正式發布,該手冊收入59家半導體企業的568款產品,26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1000條產品需求信息。
這是為了破解汽車芯片供應緊張矛盾,相關管理部門通過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平臺等方式提升產能調配力度,為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事實上,為了補上“芯片”短板,國內龍頭車企已掀起新一輪爭奪戰,上汽、長城相繼戰略投資芯片企業,上汽五菱通用整合資源技術攻關,將芯片斷供的危機轉化為創新契機,加快核心零部件的布局,以掌握核心技術。
國內芯片企業成“香餑餑”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芯片對于汽車產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地平線是行業領先的汽車智能芯片企業,我們非??粗氐仄骄€在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設計領域的深厚實力。相信長城汽車與地平線能夠在未來充分發揮各自的核心研發能力,共同構建全鏈條自動駕駛AI核心技術,著力推進在前裝量產方向的深度合作?!痹谕瓿膳c地平線戰略合作之外,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
這是面對全球缺芯狀況,為了保證未來芯片供應的把控,長城汽車迅速走出的關鍵一步,彌補自身在芯片領域的空白。
與長城汽車一樣,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也啟動了相關戰略規劃,加入了這一輪的“搶芯”大戰之中,國內為數不多的芯片企業則成為了“香餑餑”。
以“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為口號的上汽通用五菱,則早早在1月份便調動自身供應鏈資源,建立TDC芯片國產化工作小組,以保證公司各項目產能不受供應商影響。將芯片斷供的危機轉化為企業創新的契機,打響芯片攻堅戰。
事實上,這一股“缺芯”潮,充分暴露了我國汽車產業在核心零部件鏈條的短板。目前,國內具有汽車芯片生產能力的企業并不多,僅有比亞迪、加特蘭、四維圖新、地平線、寒武紀等等。而面對著未來智能汽車,芯片越發重要。頭部企業之間建立戰略合作,不僅能為智能化轉型賦能,進一步提升上下游產業鏈的把控能力。
高度依賴進口之困
全球汽車缺芯,從2020年四季度開始集中顯現,但一直沒有緩解之勢,包括豐田、本田、大眾、通用、雷諾、戴姆勒無一能幸免,不僅影響中國市場供應,歐洲、北美、日本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基地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在《手冊》發布之時,汽車“缺芯”潮仍然在全球繼續蔓延,特斯拉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弗里蒙特超級工廠,從2月22日開始至3月7日暫停Model 3生產線,雖然特斯拉方面并未對外說明停產原因,但外界預計于芯片短缺有關系。
那么,為何一個小小芯片,現在成為了我國汽車行業之痛?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失衡與高度依賴進口。
在需求端,一輛車所搭載的芯片數量在50-150個之間,按應用領域可分為應用處理器(IVI、MCU等)、功率半導體(AMP、IGBT、MOSFET等)、傳感器芯片(TPMS等)及分離器件等。隨著汽車市場快速回暖,汽車芯片需求在不斷提升。
然而,由于半導體制造企業產能規劃出現偏差,海外供給端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與此同時,我國汽車芯片市場高度依賴進口,基本被恩智浦、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瑞薩、德州儀器等傳統供應商牢牢把控。尤其是在汽車MCU芯片市場,排名前7位MCU供應商約占需求98%。
為了加快緩解汽車芯片供需矛盾,在企業強化布局之外,工信部指導出臺的《手冊》,收錄了59家半導體企業的568款產品,覆蓋計算芯片、控制芯片、功率芯片等10大類,還收錄了26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1000條產品需求信息,通過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平臺等方式加強供應鏈建設,加大產能調配力度,為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缺芯之觴何時能解?
全球汽車缺芯已有近半年,為何不能開足馬力加大生產?
這與汽車產品本身對安全要求極高的特性有密切關系,一般車規級芯片需要2-3年才能完成相關認證。
從整個芯片行業的等級劃分來看,有軍工級、車規級、工業級和消費級,其中車規級芯片不僅需要保證運算能力,更需要極高的穩定性,以保障高熱、高寒、高原等極端環境下的正常使用。
業內人士介紹,汽車芯片要適應-40℃到-150℃的極端溫度,濕度要適應0%-100%,設計壽命為15年或20萬公里,并要滿足高振動、多粉塵、有電磁干擾等環境下穩定運轉要求。而正常情況下生產周期為10周至20周,更不用在當下這種貨源緊缺狀態下。
中汽協許海東表示,汽車芯片生產線要求也更為嚴格,車規級芯片的生產線可以改造生產其他芯片,但生產其他芯片的生產線無法輕易改造生產車規級芯片。
那么,這股缺芯潮何時能退?
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Luca de Meo預計,芯片供應瓶頸頂峰尚未到來,將在第二季度達到頂峰。
更為關鍵的是,現在影響汽車芯片供應,不僅僅是半導體制造的問題,還牽扯到了其他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商。賽靈思總裁兼CEO Victor Peng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只是代工廠的晶圓有問題,包裝芯片的基片也同樣面臨挑戰。現在其他獨立部件也出現了一些挑戰。
為了實時保證生產,記者從廣州一家日系車企了解到,專門成立了工作小組,實時監零配件的供應情況。
【記者】郭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