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雜志記者∕楊洋 發自深圳
◎本文責編∕李焱鑫
基層治理什么事最難?
小事最難。
基層處在治理最末梢,涉及面最廣,權限卻最小。這意味著,越小的事越難調動上層的資源與力量,很容易造成相互“踢皮球”局面。
而民生無小事。一個井蓋的松動、一間出租屋的違規分割,都有可能形成治理黑點、造成安全隱患,引起“蝴蝶效應”。
在深圳市坪山區,當地應用科技賦能,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民生訴求系統”,調動各級各部門參與治理,把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系統評價的KPI,蹚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破題
“車輛路過井蓋時,有異響。”
2021年3月14日10時56分,有市民通過微信端口的“創新坪山”公眾號里的“@坪山”上報一條消息。
深圳市坪山區民生訴求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從系統上看到,上報點在坪山區馬巒街道坪環社區泰安路。
經過預受理、立案程序,當日11時11分,案件分撥派遣到相應的責任單位坪山排水有限公司。
11時12分,坪山排水公司調度人員簽收案件,隨即派出工作人員進行處置。
11時31分,工作人員開著“小黃車”來到現場。他們頂著中午的烈日進行勘察,隨后對問題井蓋進行了更換,還不忘將道路打掃干凈。
12時53分,“責任單位處理完成”,民生訴求中心將辦理情況反饋給市民。
市民評價:“處置時效快得太滿意了!給工作人員點贊!辛苦你們了!”
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前后不到2個小時,坪山區智慧管理指揮平臺的藍色地圖上,又消滅一個“小點點”,為民服務解難題的效率創下新的“深圳速度”。
城市管理中,井蓋雖小,卻可能涉及水務、排水、自來水、燃氣、通信、城管、供電、住建、公安、交警、交運、工信、街道辦事處等單位,屬性不同,管理部門也不同;歸屬不清、權責不明,就容易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幾年前,深圳曾有市民因無蓋窨井摔斷腿,找了近10個部門不知誰管,放任小問題帶來大隱患?!捌荷絽^作為深圳市年輕的行政區,也是全國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區,2017年成立伊始,就把民生訴求系統改革列為‘1號改革任務’,區內大小事務都納入一張網,小到每一個井蓋,都賦予專屬身份證,精細到權屬單位、養護單位,全區數萬個井蓋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出現問題就能即時解決?!逼荷絽^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場改革推動坪山區公安、政法、信訪、工信、城管等部門將掌握非涉密業務數據統籌下放社區,為整個坪山區的城市管理安上“最強大腦”,指揮各級職能部門“施展拳腳”。
走進坪山區民生訴求服務中心,可以從藍色界面的指揮平臺上,洞見這個“最強大腦”的內部結構。一天24小時,上報的案例都及時標注出地點和來源,有如大腦中神經元的“信息脈沖”,按照相應權責歸屬的“腦回路”,傳導給職能部門立馬進行處置,最后將結果反饋給“大腦”。
19時22分,坪山區馬巒路某出租屋內,社區網格員上報違規使用直排熱水器造成消防隱患,4分鐘后拆除。
22時15分,大萬路的城中村口,居民通過“@坪山”反映有垃圾堆放,23時04分立案,市政部門第二天一早就已經清理完畢。
從電線桿不穩,到違規租房,從公共交通管理,到違法在建建筑,民生訴求系統“一網統管”,形成“民有所呼、必有所應”的治理新格局,從機制上杜絕了案件推諉的問題。
化解
2020年8月的一天,坪山區坪環社區的智慧管理指揮平臺上,某小區的地圖上一日之間密集出現幾十個“小點點”。這些來源于“@坪山”的案件,反映的都是同一件事:小區居民對即將在小區設立社康中心有意見。
“社康中心在基層衛生系統建設中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其實居民們都需要社康,只是擔心社康建在自家樓下,這是典型的‘鄰避效應’?!逼涵h社區黨委高度重視,即刻召集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社康中心以及衛健系統專家,主動對接居民做好溝通工作。
社區工作人員從政府規劃和居民需求出發,耐心做好群眾疏導;衛健系統專家詳細解答居民的各類涉醫疑惑,小區黨支部和物業當天很晚還在為居民消除誤解和疑慮。最終,居民達成同意意見,裝修隊順利進場,社康中心很快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
“‘@坪山’平時幫忙解決了很多問題,現在我們遇到問題了,黨員干部坐下來跟我們交流,我們也愿意信任他們好好談?!闭缛罕娝?,有了平時的服務作為積累,黨群關系更加密切,反映問題的渠道更為通暢,化解矛盾的效能也更為凸顯。
這幾年來,區里群眾遇到幼兒園入學錄取問題,企業偷排污染問題,只要通過“@坪山”進行反映,都能得到當地部門的盡早介入處理。
坪山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民生訴求系統,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并介入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還可以開展數據統計分析,通過提前預警、介入,把矛盾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在做決策的時候更有前瞻性、科學性?!?/p>
內核
“一網統管”的背后,是坪山區針對基層治理實施的一整套改革舉措。
2020年坪山區深入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民生訴求系統”改革,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下沉到社區,提升基層公共服務、矛盾化解、應急管理水平,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區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除運用好民生訴求系統這一“集約化”渠道高效辦理各類群眾訴求,區里還依托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了“民情聯系會”“政務服務零距離”等線下溝通機制,變被動受理為主動聯系,及時有效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坪山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提供給《南方》雜志記者的資料顯示,坪山區持續推進“小切口、深層次、漸進式”的“民生訴求改革”,對民生事件的處理時限,壓縮至原來的1/3至1/20的情況下,按期辦結率高達99.98%,近一半事件一天辦結,三天內辦結事件達71%,受理告知率和辦理告知率長期保持100%。坪山區黨群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與此同時,我們還建立了評價反饋機制,服務質量好不好,效果有沒有,由群眾來評價,群眾滿意度就是評價工作的KPI?!?/p>
在坪山區,群眾大部分事項可以在網上通辦,“一次都不用跑”;遇到問題也可以在端口“一鍵上傳”,從坪山區到街道、社區,都可以充分調動職能部門參與解決,實現“馬上就辦”,形成基層治理新格局。
而在這一格局中,科技為之植入“芯片”,而黨建引領的深層次改革,才是最重要的“內核”。“過去基層中遇到的問題,部門容易互相推諉。坪山區以黨建為引領,協調區內各職能部門,建立高效便捷的黨群聯系和民生訴求的解決機制。”坪山區委組織部一名負責人接受《南方》雜志記者采訪時說。
在深圳坪山,每周區委書記辦公會固定通報民生訴求相關情況,聯合區紀委監委對推諉扯皮和懶政怠政的部門、人員進行問責,專人督辦“兩代表一委員”提交的問題,實行“首問負責制”“首辦負責制”。
現在坪山區的各級干部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在手機上查看民生訴求系統的訴求早報,及時介入和處理民生問題。他們為民服務解難題的工作,直觀地呈現在智慧指揮平臺的藍色界面上。
一個又一個“小點點”被上報、消除,一個又一個民生痛點、堵點被打通、疏解。
民生無小事,小井蓋背后的KPI,本質上是人民至上的生動實踐。坪山探索出黨建引領、科技注芯的基層治理新模式,為深圳乃至全國城市治理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