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10月9日電(記者 唐貴江) 正值第30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由白求恩公益基金會發起、楊森公司支持的2021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公益宣傳項目在京正式啟動。

活動以“齊心守護,讓愛回歸”為主題,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田曉犁,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馬弘,北京市豐臺區精神病防治院院長李志武及楊森制藥副總裁王玉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由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嚴重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壯年,常有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障礙;截至2020年,我國精神分裂癥患者約為680萬[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由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嚴重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壯年,常有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的障礙;截至2020年,我國精神分裂癥患者約為680萬。]。
“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的終極目標是康復和回歸?!卑浊蠖鞴婊饡崩硎麻L兼秘書長田曉犁表示,該目標難以依靠個體及家庭的力量實現,客觀上需要多方合力,提供醫療、社會、就業方面的綜合服務,從而真正幫助患者過上有意義的生活。在這其中,以患者為中心的精分社區管理模式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4年,國家啟動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項目;2009年,將重性精神疾病社區隨訪管理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隨著國家整體經濟能力的提升,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于精神疾病的治療管理,逐漸從機構化管理轉變到人性化管理,從以管控為主的治療模式,轉變到綜合治理的管理模式。
目前上海、廣東部分地區已經在積極探索和實踐精分社區管理模式,其中廣東省云浮市開展了精神分裂癥的“長效監護•穩定回歸”三年行動,針對依從性差,家庭監護能力弱或無監護的患者,采用“醫保報銷+財政兜底”、“危險性評估等級分層推進”等措施,保障全市所有在冊精神分裂癥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實現病情穩定。通過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關懷幫助體系,聯動社區,解決患者服藥難、家庭脫困難、社會接納難的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馬弘教授表示:“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精神障礙是我國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之一,遷延性長和患者服藥依從性低是目前疾病治療的主要難題。精分社區管理模式的應用在科學管理疾病、提供情感支持、幫助恢復社會功能等方面正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相信在未來,該模式在更多區域都會有更廣泛的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