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1996年起對口幫扶貴州畢節,二十多年來,兩地聯系越來越緊密,累計向畢節、黔南捐助財政幫扶資金8.46億元,實施各類幫扶項目1719個,在基礎設施、產業扶貧、教育醫療、勞務輸出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筑牢基礎。
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上,雙方正搭建起一條情感共融、產業協作的“山海紐帶”,用實際行動續寫著千里山海深情。

有了“山海球場”
全村人都可以打籃球了!
深秋的海雀村,云霧環繞著萬畝林海,一場籃球賽正在這個特別的球場上演。比賽雙方是海雀村籃球隊和深圳中青班學員組成的臨時球隊。

之所以說這個球場特別,是因為十幾天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正在村里開展“同吃、同住、同勞動鍛煉”的深圳中青班學員們,在得知村里還沒有一座標準籃球場時,就開始積極策劃、選址,僅僅用了十天,新籃球場就完工了,取名“山海球場”。


喜歡打籃球的海雀村小學生王鵬說,以前他們都玩自制的籃球架,“現在有了新的籃球場,我們全村人都可以在這里打籃球了”!

中青一班班主任、深圳市委黨校二級調研員陳宇鵬介紹說,“山海球場”的建設彰顯了“深圳速度”,未來會成為村里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和村民的健身休閑場所,這里也寄托著山海間深厚的情感紐帶。
“四點半課堂”
對孩子們進行接力式輔導
畢節市海雀村位于大山深處,村里脫貧后,村民們溫飽已經不愁了,對于精神文化和教育的新需求進一步提高。

要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振興,在走訪調研中,中青班學員們了解到,海雀村現有學齡兒童146名,受教育需求十分迫切,于是大家就自發開設了“四點半課堂”,并嘗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對孩子們進行接力式輔導。

中青一班學員、深圳團市委組織和宣傳部副部長邊郭曉晴說,由閱覽角、活動角、讀書輔導角和作業完成區域組成的“四點半課堂”,每天都有兩位學員為孩子們集中輔導作業,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海雀的孩子們讀好書。
深圳海吉星為貴州提供免費檔口
專銷貴州農產品
從濱海鵬城到山區海雀,深圳青年干部們以自身的行動續寫著這段山海情緣,成為深圳助力畢節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2016年,中央調整對口幫扶關系,雖然深圳市不再幫扶貴州省,但深圳的幫扶行動并未停止:
“畢電送深”項目依然執行;2020年支持畢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扶貧車間項目;援建142個村衛生室醫療設備配套;深圳市海吉星農產品批發市場也繼續為貴州提供免費檔口,專銷貴州農產品。

深圳市海吉星烏蒙山特優農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虎介紹說,目前線上農產品銷售平均在30到40萬元左右,線下大概在20萬元左右,他們會和專業人士一起去當地做技術指導,農產品中心也招聘了30多個海雀村的人。

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戰略規劃研究所主任郭毅看來,深圳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還可以貢獻三種力量:第一個是產業力量,第二個是創新力,第三個是金融力,這三個特點是深圳獨有的一些優勢,可以在鄉村建設中支持相應項目的推進。

記者 / 劉興意 王羽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