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15時30分,汕尾后湖海上風電場接入系統工程——220千伏玄豐線首次充電正常,順利投運,意味著汕尾打通全國最大海上風電場上網通道。
“奮戰148天后,我們這條線路終于投產了,附近的中廣核海上風電廠生產的電力,就可以通過我們這條線路輸送出去”,雖然略顯疲憊,但說到投產,南方電網廣東汕尾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項目經理黎友舜依然難掩喜悅神情。
后湖海上風電場接入系統工程是廣東省重點工程,同時也是落實汕尾市委、市政府“項目雙進會戰年”的戰略部署,積極服務汕尾融灣強帶,助力汕尾打造能源基地,主動服務風電企業并網需求的重點項目。
本工程包括從后湖風電場集控站至 220千伏豐港變電站新建一回路架空線路,全長22.270千米,新建塔基73基途經汕尾陸豐市碣石鎮、湖東鎮和南塘鎮,并在220千伏豐港變電站擴建一個出線間隔,總投資約4647萬元。建成后,打通了后湖海上風電場經汕尾220千伏豐港變電站的首個上網通道,為風電場今年底首批投產的6臺風電機組上網做好了保障。
中廣核汕尾后湖海上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50萬千瓦,擬布置91臺5.5千瓦風電機組,配套建設2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是國內在建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全部風機并網發電計劃在2021年12月底完成,并配套再建設500千伏上網通道;預計年上網電量13.89億度。據悉,中廣核新能源在汕尾地區近海淺水區海上風電項目規劃容量140萬千瓦,該工程投產和風電陸上集控中心順利帶電,標志著汕尾海上風電項目工程完成了一重要里程碑。
汕尾后湖海上風電場接入系統工程220千伏玄豐線雄姿。
項目的快速投產在于工程建設協調、青賠等工作更加有效和順暢。
為加快電網建設,今年汕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電網建設專班,市發改局、自然資源局及各縣區政府大力支持,開辟了電網建設綠色通道。實現政府部門、汕尾供電局、陸豐供電局、施工、監理和設計6方聯動。汕尾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和陸豐供電局積極承接,落實屬地方案、青賠標準、交地、辦證、實施、啟動6個環節,將220千伏后湖海上風電場接入系統工程作為主戰場,落實參建各方駐點現場,及時解決青賠、技術及物資難題。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安排現場300多名施工人員的建設任務,全力加速推進工程建設,實現了一個月交地54基的汕尾速度(總數73基),同時工程在短短148天的建設工期內順利完成,這也是汕尾供電局歷史上同等規模項目中用時最短的。
工程的順利投產凸顯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汕尾供電局把支部建在項目上,2020年5月該工程項目成立1個臨時黨支部和1個黨員突擊隊,制定《汕尾后湖220千伏海上風電場接入系統工程建設攻堅方案》,由黨員領導干部、業務骨干掛點親抓,切實做到安全風險黨員控著、工程質量黨員把著、工程進度黨員領著,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
220千伏玄豐線并網,汕尾后海上風電集控中心正式啟用。
據了解,近年來汕尾充分發揮海上風電資源稟賦優勢,加快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步伐,海上風電產業初具規模。這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也對汕尾電網規劃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工程順利投產將進一步優化電力供應結構,助推汕尾海上風電產業高速發展,助力汕尾建設成為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
【撰文】郭楊陽 陳欣欣
【通訊員】黃章鈺 劉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