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廣州正式官宣住宅用地集中供應,總計634公頃。此前網上就有傳言稱,包括廣州在內的22個重點城市住宅用地供應將實行“兩集中”“一年三供”。截至目前,除了廣州,天津、鄭州、青島都已經發布了相關政策文件,要求當地住宅用地實行“兩集中”的規定。
實行“兩集中”“一年三供”意味著要集中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2021年發布住宅用地公告將不超過3次。這對土地市場、房地產市場會帶來哪些影響?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這一政策如果落地,將有助于建立土地供給源頭長效機制,助推土地市場健康發展,對未來調控房價意義重大。他也指出,政策真正落地還需要通過落實更多細則,實現因城施策。
建立源頭機制對調控房價意義重大
在李宇嘉看來,集中供地政策是土地供給端長效機制的重點內容,對于未來調控房價意義重大。“目前,金融端已經建立了三道紅線、五類分檔的制度,調控端建立了一城一策,土地端也要建立。土地和金融端建立了,源頭上的長效機制就建立了?!?/p>
他表示,過去,土地供應隨機、沒有規則,導致供地計劃沒約束,一些熱點城市供地計劃也往往完不成。對于開發商來說,有一宗地掛牌,就去搶,因為不知道未來還有沒有地供、在哪里供、什么時候供應,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城市公司為了生存下去、扎根下去,就得去“搶地”。這就造成了高地價,隨之而來的高房價也難以控制?!坝辛诉@個規則,開發商明確地知道,未來有幾批供地,要供在哪里,我是否要去拿,這就如同三道紅線一樣,有了明確的規則,包括可不可以去融資、融資空間有多大。”
李宇嘉表示,明確一年三供后,每一批供應的土地都比較多,不用搶地了,至少不用“瘋搶”。開發商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選擇拿地的時間和區位,高價地就少了,圍標也會相應減少,這是土地市場健康的表現。
這一做法對地方政府也是倒逼。過去,熱點城市供地計劃很隨機,經常完不成計劃,而且供應規模、節奏、分布也不明確,這是導致預期混亂、搶地盛行、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現在通過供給端的改革,倒逼地方政府編制好供地計劃,包括供地的批次、時間、規模,還可以根據市場熱度決定供地計劃的調整。比如,年中某些區域房價漲得快、規劃利好多,那當地接下來的供地計劃就可以重點放在這個地方。
李宇嘉還指出,這對中小房企也是利好,特別是扎根本地的企業?!斑^去每次供地規模小,常常會被龍頭企業拿走,小房企拿不到,也不敢拿,因為地價成本太高;現在供地多了,不怕拿不到,這將有利于中小房企發展深耕?!?/p>
集中供地在廣州并非首次
李宇嘉同時也指出,這項政策真正落地,還面臨一些難處——
一是一年三供,一次性出讓這么多地,會不會流拍?
二是對于杭州、武漢、成都、重慶等城市來說,每個月都供地,且量都很大,現在集中在3、6、9月,量太大了,是不是頻率可以更密集?
三是天津、鄭州房價都在下跌,2021年是否還要維持原來的供地水平?此外,自然資源部要求2021年供地要多于“十三五”期間的平均供地,政策對這些房價下行的城市不太有利。
四是對于廣州這類外圍地多而房價穩定、中心區地少而房價上漲,或者依靠城市更新但更新地塊供應很慢的城市,這個政策真正落地,還需要出臺更多細則,做到因城施策。
記者從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集中供地在廣州并非首次。在2020年5月18日,廣州就集中出讓成交了12宗土地。通過集中供地的方式,為各類市場主體和消費者提供翔實的土地信息,發揮了穩地價、穩預期的效果。本次集中掛牌公告的48宗地,進一步將住宅用地出讓信息合理適度集中,全面提高市場信息透明度,引導市場理性發展。同時,采用“限地價”“競配建”“競自持”“搖號”等組合方式出讓,嚴格限制出現高價地。
【記者】黃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