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高水平建設“三區一中心” 南沙謀劃“十四五”高質量起步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廣州南沙區,相關領導與記者現場交流,介紹了南沙區的詳細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舉措。

            11日,“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廣州南沙區,廣州市南沙區政府副區長孫勇與南沙區發改局副局長王劍、南沙區科技局副局長馮杰、南沙區商務局常務副局長周木亮、南沙開發區創新工作局常務副局長趙紅星與記者現場交流,介紹了南沙區的詳細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舉措。

            戰略地位和功能優勢持續躍升 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

            南沙位于珠江入???、廣州最南端,是“千年商都”廣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門41海里,方圓100公里范圍內匯集了大灣區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國際機場,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

            1993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廣州南沙經濟開發區,2005年南沙建區,2012年和2014年先后獲批國家新區和自貿試驗區。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實施,南沙被國家定位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要求攜手港澳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創新發展示范區、金融服務重要平臺和優質生活圈。目前已形成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和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三區一中心”發展格局。

            孫勇向記者介紹南沙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時指出,“十三五”期間,南沙區戰略地位和功能優勢持續躍升。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建設走在前列,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排名由2017年的第27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12位,四年躍升15位,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綜合保稅區等重大平臺,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作用更加凸顯。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笆濉逼陂g,南沙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1063.23億元增至2020年的1846.11億元,南沙GDP年均增速9.6%以上。2020年實現GDP同比增長7.1%,比2015年增長73.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1萬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今年一季度GDP增長20.6%,經濟恢復取得明顯成效。

            改革開放試驗田高產高質。南沙累計推出719項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分別在國家、省、市復制推廣43項、119項、202項,3項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通報,3項創新成果入選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與港澳合作更加深化實化,落戶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粵港深度合作園等重大平臺,成立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擔任顧問的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規則機制“軟聯通”持續推進。

            創新發展動能厚積成勢。南沙科學城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明珠科學園一期項目、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加快建設,明珠科學園已集聚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機構及創新平臺。高超聲速風洞、冷泉生態系統、極端海洋科考設施3個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正加快推進,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匯聚16個院士團隊,華南唯一的國際IPv6根服務器已落戶,一城(南沙科學城)、一島(國際金融島)、一論壇(大灣區科學論壇)、一“特區”(國際化人才特區)的科創格局初步形成。

            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先進制造業方面,2020年南沙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845.27億元,同比增長6.1%。汽車制造業產值超1300億元,連續三年突破千億元大關。2020年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8.3%。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出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區建設并成功入選首批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培育出云從科技、小馬智行、暗物智能等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落戶華為(南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金融產業方面,累計落戶金融(類金融)企業6585家,落戶持牌法人金融機構13家、占全市1/5。廣州期貨交易所獲證監會批準設立,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動工建設,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加快籌建。現代都市農業方面,2020年南沙區農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創歷史新高,名列全市第一,農業增加值63.68億元,增速9.7%。產業政策體系方面,為支持企業、人才聚集,南沙出臺了“1+1+10+N”產業政策體系,對總部經濟、科技創新、航運物流、金融服務等重點產業以及人才、用地、項目引薦、經濟貢獻等產業促進要素設置了全面的政策扶持,已累計兌現獎勵超50億元,惠及企業超3600家次、惠及人才超3.2萬人次。

            灣區門戶樞紐地位彰顯。南沙建成華南規模最大單體港區,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超百萬標箱,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1722萬標箱、增長2.7%,商品車吞吐量116萬輛、居全國第二,港區四期、國際物流中心、南沙港鐵路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今年一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增長14.4%,新增10條國際班輪航線(累計124條)。

            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建設提速推進。南沙區內國鐵、城際總里程205公里,新(在)建軌道交通約53.2公里,地鐵18號線計劃今年6月建成通車。此外,南沙高快速路網也在持續完善,“十三五”期間,南沙大橋、黃欖干線、廣中江高速廣州段等高快速公路項目已建成通車,新開通高速公路里程17.52公里。

            社會民生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南沙教育水平與品質持續提升,與國內外知名學校共建執信中學南沙學校等10所中小學,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南沙中學、廣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學校等落戶并投入使用。粵港澳醫療衛生高地加快打造,6所三甲綜合或專科醫院加快建設,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正加快精裝修及醫療專項施工,省中醫南沙醫院正進行主體結構施工。

            南沙港

            推動“三區一中心”建設上新水平 確?!笆奈濉遍_好局

            “我們將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推動‘三區一中心’建設上新水平,確?!奈濉_好局起好步?!睂O勇就南沙區下一步工作舉措介紹道。

            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加快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推進地鐵18號線(首通段)、深茂鐵路廣州段、南中高速、“三高三快”等重大項目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南沙樞紐,推動南沙加快轉變成為大灣區交通中心。加快完善萬頃沙南部區域規劃,建設產城融合高科技產業園區,打造廣深“雙城”聯動先行示范區。

            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為突破,加快打造自貿區改革創新標桿。加強對RCEP研究,制定實施南沙自貿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措施,努力形成更多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創新成果。實施營商環境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設營商環境國際交流促進中心。

            以南沙科學城建設為牽引,加快打造大灣區創新型產業新高地。加快編制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推進中科院明珠科學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三大科學裝置建設,做大做強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國際化人才特區,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軸南部極點。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區等平臺建設,大力培育“四新”經濟,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以門戶樞紐核心功能提升為關鍵,加快打造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節點。提升國際航運樞紐能級,加快建成南沙港區四期、南沙港鐵路、國際物流中心,加快籌建聯合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打造新型國際貿易樞紐,建好綜合保稅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金融開放創新樞紐,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盡快開業運營。

            以濱海新城建設為抓手,加快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示范區。積極申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優化城市空間格局。集中資源建好蕉門河中心區、明珠灣起步區、慶盛樞紐、南沙灣等片區,持續提高教育醫療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加快建設城市大腦,推進國家級自動駕駛及智慧交通示范區建設。

            慶盛樞紐

            今后五年南沙全區GDP年均增速10%左右

            “十四五”時期南沙將如何建設“三區一中心”?孫勇表示,今后五年南沙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重大跨越,全區GDP年均增速10%左右,總量力爭達到3000億元。展望2035年,南沙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樞紐功能、綜合競爭力大幅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均邁上新的大臺階,成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引領區示范區,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方陣”最前列。重點對六個方面作出規劃設計:

            強化創新第一動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主動融入灣區協同創新和全球創新網絡,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重要節點;

            堅持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突出創新經濟、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總部經濟導向,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營造國際一流水平的營商環境。發揮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平臺戰略作用,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在若干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

            推動“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建設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緊抓“雙區”建設,“雙城”聯動重大歷史機遇,積極探索區域合作新路徑新模式,引領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協調發展;

            加快集聚全球資源要素,建設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實施樞紐聚合策略,鞏固提升國際航運、貿易和金融服務等樞紐服務能級,促進高端資源要素加快集聚、高效配置;

            高標準推進現代化國際濱海新城建設,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示范區。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著力補齊教育、醫療、民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短板,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花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