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6日訊 深圳地鐵10號線,是深圳軌道交通網絡中的又一條南北大動脈、城市主干線,即將于8月開通,為市民提供便捷出行服務。從規劃之初,這條線路就被賦予了溝通深圳南北,分擔既有地鐵線路壓力,均衡城市路網客流的責任與使命,不僅要解決關鍵的擴容問題,還要在安全性能、運行效率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優化與革新。
面對高難度目標,深圳地鐵堅持創新驅動,不斷總結推演經驗做法,積極應用新思路、新概念,引入新材料、新工藝、新工法,破解重重難題, 實現了2個“深圳第一”,3個“全國首創”,將深圳軌道交通建設推向了更高的水平 。
增編擴能,是深圳首條南北向8A編組線路
考慮到平湖、華為、坂田片區強大的客流潛力,對地鐵10號線的運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線路運力,深圳地鐵10號線由6A編組調整為8A編組,成為深圳首條南北向采用8A編組的線路。
據深圳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10號線運力調整后,每列車載客量從1608人增至2144人,增幅達33%;運能則從每小時4.82萬人增至5.79萬人,擴能20%,通車后將大大緩解福田中心區至坂田段的交通壓力。
此外,“地鐵10號線起終點均預留‘南聯北拓’延伸條件,是深圳實現‘東進戰略’及‘南聯北拓’的重要交通支撐。線路的增編擴能,可以大大降低后期線路運能不足,以及換乘站與換乘能力不匹配等問題。”該負責人表示,在大幅改善公共出行條件的同時,有利于促進城市布局合理化,滿足深圳建設“雙區”規劃的迫切需求。
安全高效 , 深圳地鐵 首次 使用雙護盾TBM法施工
深圳地鐵10號線跨度長、規模大、難點多,對施工技術及各方面安全要求極高。對此,深圳地鐵通過對TBM軌道建設技術的多點突破,推動線路建設安全高效進行。
據介紹,地鐵10號線 上穿下跨目前所有運營 地鐵 線路, 還要多次穿越公路、鐵路、河流和既有構筑物。如何 在 保證既有線路、公路、鐵路 運營安全 的 條件下 進行穿越,是10號線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其中,孖嶺站—雅寶站區間采用雙護盾TBM施工,是深圳地鐵首次運用TBM進行施工。
“該區段巖層硬度高,且要下穿雞公山和繁忙的廈深鐵路,是全線的控制性區段之一。我們通過大量調研、推演與論證,最終成功運用TBM工法完成了掘進任務?!鄙钲诘罔F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線路建設期間,共穿越了大小地質破碎帶15處、較大地質斷層2處,同時還克服了不良地層涌水涌泥、巖石堅硬換刀頻率高、長距離運輸等復雜技術難題。
據悉,這也是 深圳 地鐵首次創新 采用雙護盾TBM 法 施工 。相較于傳統工法,具有 安全、高效 、環保的優點。該工法能在 巖石 地帶實現 “不爆破”施工 ,工作效率 是傳統鉆爆法的5-8倍, 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 節省工期約180天 ,充分詮釋了創新驅動下的“深圳速度”。
不僅如此,深圳地鐵10號線建設過程中 形成的 TBM技術應用方案,還為TBM法在深圳軌道交通建設領域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技術儲備,為深圳日后新地鐵、新干線的建設夯實了基礎。
立體創新,新建全國第一個多層綜合車輛段
安全、高效、有序的地鐵運營離不開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在10號線的規劃建設中,深圳地鐵還充分考慮了列車停放和管養需求,將打造綜合性多功能的后勤保障基地納為重點攻堅對象,高標準推進涼帽山車輛段建設。
涼帽山車輛段是地鐵工程系統的車輛停車和檢修基地,集聯合庫檢修庫、停車列檢庫、鏇輪、工程車存放維修、防洪調蓄池、文體公園等功能于一體,建筑面積達24.6萬平米,5層建筑綜合體可提供40列位地鐵車輛存放及相應檢修服務。
與此同時,涼帽山車輛段也是10號線的重點、難點工程。因途徑二級水源保護區,施工受到較多限制,深圳地鐵將車輛基地咽喉區布置為山體隧道形式,形成罕見的8線山體隧道群,最大限度降低對山體的破壞及侵占。同時,通過對車輛基地體量龐大的建筑群進行功能整合,突破性打造多層立體庫,大幅度地壓縮了建筑占地面積。
截止目前,深圳地鐵涼帽山車輛基地占地指標遠低于全球同類基地,是全國首個大型多層綜合車輛段,同時也是全國首個地鐵車輛立體架修段。車輛段高度集約的設計,實現了立體架修工藝的突破,在保障檢修基地需求的情況下,大大節約用地,避讓了水源保護區,使地鐵建設與生態保護實現相互平衡。
綠色集約,打造全國首個全地下雙層地鐵停車場
地鐵10號線還建有全國首個全地下雙層地鐵停車場,即益田停車場。益田停車場為全地下雙層五跨停車場,全場可同時停放列車16列,主要承擔配備10號線列車停放和列檢、一般故障處理、清洗及定期消毒等日常維護工作,以及夜間工程車停放任務。
軌道交通用之于民,生態文明護之于民。綠色、集約、高效正是益田停車場的設計建設的關鍵詞。這座位于廣深高速公路與福榮路、 菩提 路之間綠化用地地下空間內的大型設施,在保證滿足地鐵停放需求、消防安全條件達標的情況下,充分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間,完整地保留了地面景觀設計,修建城市公園。此舉既不破壞城市綠化,又節約了城市土地,體現了深圳地鐵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響應。
智慧地鐵,全國第一條云計算軌道交通線路
深圳地鐵10號線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下,不斷提高地鐵服務精度,提升軌道交通運營安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率先實踐云平臺調度指揮系統。
據介紹,這一系統綜合承載了地鐵監控系統、乘客信息系統、安防系統、信號ATS系統的備用系統、車場智能化系統等,采用數據庫云,打破數據孤島,整合地鐵多源異構數據資源,盤活數據資產,使地鐵10號線在“一圖全面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一鍵可知全局”和“一體運行聯動”。
這是國內軌道交通行業首次應用云計算技術綜合承載地鐵各類調度指揮系統,改變了傳統模式下各類系統“煙囪式”的垂直體系架構。利用云技術的彈性計算、地理分布、大規模、同一性、高級安全的特點,地鐵10號線調度指揮系統實現更加先進、可靠與節能。而調度系統的數智化升級,也為智慧地鐵建設提供了方向性的思路,將為深圳地鐵發展帶來全新動能。
深圳地鐵10號線工程建設的創新突破,填補了深圳乃至國內軌道交通建設的多項空白,也為高起點、高標準打造深圳地鐵“精品項目”打下基礎。(記者 李華詩 實習記者 蘇可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