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領域信用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是全省率先啟用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系統的城市,每年,全市約有3000家企業參評環境信用評價。廣州市生態環境局以“信用惠企”為出發點,2020年來,共推送聯合激勵104家企業,助推守信企業獲得優惠措施。同時,為2.5萬家次企業提供守法核查服務。
自2016年起,廣州在全省率先啟用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系統,并陸續啟用了系列環境信用制度,如在環評審批上實行“告知承諾制”,以企業信用承諾為基礎,符合條件的項目無需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在環境監管領域建立“正面清單”,對環境信用良好的企業免于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做到“無事不擾”。
2020年11月,在廣州市信用辦、市文明辦聯合主辦的“誠信興商信用智創”主題活動中,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申報的“放大環境信用效應 助力廣州綠色發展”案例獲評為“信用創新應用案例”。
釋放改革紅利
環評審批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
今年,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再度放寬了環評門檻,隨著《廣州市豁免環境影響評價手續辦理的建設項目名錄(2020年版)》的出臺,豁免環評的企業與前2版相比大幅增加。今年的環評豁免主要圍繞廣州發展實際需要,將環境影響微小的交通樞紐、垃圾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項目納入豁免環評范圍。
同時,以方便群眾和服務民生為出發點,今年的環評豁免項目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以及其他小微企業項目敞開大門。自豁免環評實施以來,全市減少了約20%的建設項目環評咨詢量,在改善營商環境的同時,為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在深化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的進程中,今年,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廣州明顯加強了改革力度。2017年,市生態環境局印發《廣州市第一批免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管理的建設項目名錄(試行)》,探索將7大類共26項建設項目豁免環評。2018年,在《廣州市不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工程建設項目名錄》中,將豁免范圍擴大至8大類共31項建設項目類型;而到了2020年,全市豁免環評項目共涵蓋了30個行業89類項目,實現了數量上的明顯增長。
近年來,廣州持續釋放營商環境改革紅利,在源頭準入環節簡化環評審批,實現了時效性與便利度的雙提升。根據“放管服”改革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求,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告知承諾制”,對不新增用地和污染物排放、未發生重大變動等技術改造項目,以企業信用承諾為基礎,無需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此舉進一步為企業精簡辦事流程,降低了經營成本。
此外,廣州已實現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全網辦,取消了企業到窗口遞交資料環節,不再需要整套遞交文件。企業只需準備4份申請材料即可在線完成操作,不僅受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整個審批時限也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
面對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市生態環境局進一步加快了審批進度。通過開辟抗疫項目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對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衛生、物資生產、研究試驗等三類建設項目簡化手續;同時,對與之相關的廠房、病房、實驗室等建筑物實行“容缺受理”,允許其先開工后完善手續。對疫情結束后不再運營的項目,在落實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豁免了環評手續。
為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綠色助力。
強化信用建設
968家企業納入環境監督“正面清單”
在日常監督管理環節,市生態環境部門圍繞“六穩”“六保”、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采用“無事不擾”與“技術幫扶”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不斷提升監管效能。近年來,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逐步將環境信用良好、環境管理規范、污染輕、風險低的968家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監督執法部門對進入清單的企業免于或減少現場執法檢查,實行“無事不擾”的信任管理。
為避免清單“終身化”,杜絕“一納了之”的情形,生態環境部門同時建立了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對暫不符合納入條件但具備整改條件的企業,加強技術幫扶和督促指導,符合條件后再將其納入清單;對違反相關規定的企業,則及時移出“正面清單”,主動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截至目前,已有6家企業因涉嫌環境違法被移出正面清單。
在信用建設環節,市生態環境局不僅及時落實監管責任,也在不斷強化助企服務,將“正向激勵”與“信用惠企”一起落實,對環境信用良好的企業及時給予激勵。根據《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有關規定,如今,廣州每年約有3000家企業接受環境信用評價。自2016年起,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在全省率先啟用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系統,目前,環評已實現全程無紙化操作,系統自動計算生成評價結果,以確保評價客觀公正。
以“信用惠企”為出發點,2020年來,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共推送聯合激勵對象104家,助推守信企業獲得優惠措施。市生態環境局結合企業環境信用狀況,對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落實差別化水價、污水處理費等政策,多渠道釋放“信用利好”,樹立正向激勵的鮮明導向。不僅如此,為鼓勵環境信用良好的企業,生態環境部門還積極支持企業申報穩崗位補貼、評優評先、稅費優惠等,并及時出具核查意見、提供信用助力。2020年來,共為2.5萬家次企業提供守法核查服務。
隨著《廣州市關于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生產經營者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的出臺,企業在生態環保領域的信用對其整體經營行為的影響越來越大。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一經確定,即被納入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向社會公布,將綜合影響企業獲取貸款、資金補助、采購便利、評優評先、稅收優惠、差別化價格等行為。
【南方+記者】郎慧
【通訊員】穗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