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精準扶貧 共建小康——梅州市脫貧攻堅紀實

            梅州是廣東重點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有省定相對貧困村349個,占全省的15.3%,其中省直、中直駐粵幫扶單位幫扶38個,廣州市直單位幫扶272個,梅州市直單位幫扶39個;有相對貧困人口53180戶145032人,約占全省的9.1%。

            2016年至2020年底,全市累計投入精準扶貧資金42.7億元。實施幫扶貧困戶項目87.1萬個,幫扶貧困村項目15520個,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8.9萬個;其中,投入7.89億元實施光伏扶貧項目723個,規模和成效均居全省第一。培育13個主要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建成7個縣域電子商務運營中心,有5個縣(市)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15億元,受益貧困戶9070戶,居全省第二;開展貧困戶勞動力技能培訓109012人次,實現轉移就業26253人。

            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49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已全部有序退出,全市建檔立卡有勞動力相對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090元,比2016年增長302%。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省對市扶貧考核,成績位居前列,均獲“好”的優秀等次,2020年度順利通過省考核,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

            琳瑯滿目的梅州市扶貧產品。(資料圖)琳瑯滿目的梅州市扶貧產品。(資料圖)

            響鼓重錘

            掛牌督戰攻克堡壘

            從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進一步強化“四級書記”抓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工作機制。執行市縣鎮村四級書記遍訪機制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確保推進有力、落實有力。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梅州市在省掛牌督戰五華、興寧的2鎮5村基礎上,將有未脫貧人口的11個鎮全部列入市級掛牌督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帶頭掛牌督戰興寧、五華,對標對表“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和飲水安全落實情況,建立清單臺賬,補齊短板弱項,逐項對賬銷號,做到不掉一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統籌兼顧

            防疫脫貧雙線作戰

            面對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梅州市及時組織開展疫情摸排分析,出臺《關于全力降低疫情影響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全面落實應對疫情的各項支持措施。整合涉農資金3710萬元,用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精準扶貧項目貼息、養殖野生動物企業轉型轉產等。積極開展“就業扶貧助復工”行動,全力推動各類幫扶項目有序復工,組織57家扶貧農業龍頭企業參與廣東消費扶貧月“網上行”,及時推動全市17個人工養殖野生動物扶貧產業轉型轉產,有效緩解項目復工難、農產品銷售難、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難等問題。同時,精準掌握貧困學生學情,為124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初三、高三學生提供平板或手提電腦,實現學生“停課不停學”。

            精準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質量

            一是狠抓產業扶貧。發揮梅州特色農業優勢,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創新開展村村聯動、農光互補、農旅結合、粵菜師傅工程“四模式”,產業園區、龍頭企業、致富能人“三帶動”,技術鏈、利益鏈、銷售鏈“三打通”的“433”模式,實現產業發展、企業增效、群眾增收的多重效應。全市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8.9萬個,其中,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含國家級1個),涵蓋8個縣(市、區)73個鎮,覆蓋行政村826個,帶動15570戶貧困戶脫貧。二是狠抓就業扶貧。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開展就業扶貧“1+4”行動(三年行動方案+就業扶貧、技能扶貧、社保扶貧、人才扶貧等4個行動計劃),促進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全市建立了6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11個市級和6個縣級粵菜(客家菜)師傅培訓基地、77個食材供應基地。建設市級“南粵家政綜合培訓就業示范基地”和“家政服務示范超市”,開展母嬰服務、居家服務、養老服務和醫護服務等四大家政重點培訓項目。全市入選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23家,349個相對貧困村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1386名。2020年全市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50516人,實現就業42545人。三是狠抓消費扶貧。深入推進消費扶貧網絡體系建設,全市214家企業896種產品通過扶貧產品認定,數量居全省前列。新建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梅州館,各縣(市、區)在本地或幫扶單位所在地建設了43個特色專館,以及一批專區、專柜。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梅州配送中心和21個生產基地,發揮廣州對口幫扶機制作用,大力開展以購代捐和消費扶貧“五進”等活動,對接大灣區大市場。培育發展了13個主要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建成7個縣域電子商務運營中心、865個鎮村電商服務站點,有5個縣(市)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實現省定貧困村全覆蓋。2019年、2020年銷售農產品等扶貧產品總額分別達38.6億元(線上11.7億元)、45億元(線上15.5億元),帶動貧困人口5.3萬人。

            貧困戶臉上洋溢豐收的喜悅。(興寧市扶貧工作局供圖)貧困戶臉上洋溢豐收的喜悅。(興寧市扶貧工作局供圖)

            應保盡保

            兜底保障防止返貧

            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精準認定對象,加大兜底覆蓋保障力度,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不返貧。切實把“三保障”政策落到實處。一是全面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全市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中35728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二是全面落實教育助學政策。發放27293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生活費補助,落實率達100%。三是全面落實農村危房改造政策。5年來,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374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不含分散供養特困人員)12236戶,分散供養戶4366戶,解決了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四是全面落實基本醫療、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5032人100%參加2021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并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全市已全面實現“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報銷結算。五是全面落實養老保險政策。按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標準,為16周歲至59周歲(本縣戶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5303人全部代繳養老保險。

            規范管理

            發揮資金資產效益

            從解決扶貧資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兩大問題著手,先后出臺《梅州市精準扶貧開發資金籌集使用監管辦法》《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產業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扶貧資金管理文件,以資金性質為依據,以資金走向為主線,梳理每筆扶貧資金的使用方向、經辦部門和受益群體,精準定位、動態管理、督查監管,實現底數清晰,規范使用。同時,積極探索扶貧項目及資產管理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通過規范實施步驟、確定資產權屬、資產運營處置、資產監督管理等“四個規范”,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持續發揮效益,帶動貧困戶長期收益、穩定脫貧。至2020年底,全市5年來共投入扶貧資金總額42.7億元,形成扶貧資產項目10238個共計24.11億元,已實現100%登記確權。

            補齊短板

            創優農村人居環境

            全力推進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范村工作,大力推進“三清三拆”環境綜合整治,突出抓好農村道路、集中供水、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公共廁所、標準化衛生站、公共服務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省定貧困村自然村村莊規劃、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率達100%,村莊標準垃圾屋覆蓋率達100%,雨污分流、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分別達95.1%和86%。完成自然村村道硬底化1800多公里,基本完成村內道路硬化任務,20戶以上的自然村集中供水率達100%。全市349個貧困村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建成美麗宜居村297個,精品特色村38個。

            盡銳出戰

            匯聚脫貧攻堅合力

            一是精準選派駐村干部。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選派505個駐村(鎮)幫扶工作隊,2136名駐村幫扶干部參與脫貧攻堅,選用14名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實績突出的鎮(街)黨(工)委書記,提拔重用或晉升195名駐村第一書記,有力激發扶貧干部的積極性。二是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激發企業熱情、打動企業真情、掀起企業全情,以“三情”融入幫扶之中。全市累計動員1311家市內外企業結對幫扶1634個行政村,其中349條省定相對貧困村實現全覆蓋。精心組織“廣東扶貧濟困日”系列活動,2016年以來全市接受認捐資金17.02億元??傮w幫扶位居全省前列。三是注重營造脫貧攻堅良好氛圍。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工作動態簡報、學習強國等新媒體,總結梳理和提煉脫貧攻堅經驗做法,選樹一批脫貧奮進典型,不斷激發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的積極性。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新社、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各級各類媒體,發布或轉發梅州市脫貧攻堅工作報道3000多篇(條)。其中,梅州市脫貧攻堅系列微紀錄片《小康路上》,被國家廣電總局作為對外交流作品,譯成中東歐五國語言在德國、希臘等5個國家展播。同時,全面啟動脫貧攻堅檔案整理歸檔工作,開展“檔案見證廣東扶貧路”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形成脫貧攻堅歷史檔案。(陳美標 賴洪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