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索瑪花靜待花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迎來了脫貧后的第一個春天。
宛如巨龍的京昆高速隔開涼山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佛山幫扶的11個小縣城就嵌在兩側的山溝溝里。
2016年8月,佛山接棒珠海幫扶涼山。自此,佛山的人才、資金、理念源源不斷涌向大山深處,在佛涼兩地搭建起致富奔康的橋梁。這座橋梁跨越山海,連接兩地人民,讓涼山實現了歷史性蝶變:累計實現超105萬人脫貧、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近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廣東(佛山)對口涼山彝族自治州扶貧協作工作組(以下簡稱“佛山工作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在這場與貧困的斗爭中,佛山牽手涼山,打贏了漂亮一仗。
山腳建起新房子
在涼山州中部、普格縣特爾果鄉古木洛村內,46歲的村民阿土阿牛擁有兩個家。一棟是破舊不堪的土坯房,另一棟是由佛山援建的白墻灰頂的新房子。
從普格一路北上,相距近200公里的越西縣申果鄉達布新村里,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海拔2800多米的半山腰上,搬到了山腳的“佛山新村”。
群山嵯峨,四時多寒。安全住房問題曾困擾涼山人民千百年。佛山工作組暗下決心:這是他們必須啃下的“硬骨頭”。4年來,佛山工作組共投入財政援助資金6.4億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幫助41813名貧困戶和邊緣易致貧戶解決了安全住房問題。
佛山市政協副主席、佛山工作組組長毛永天說:“我們把援建安全住房的對象覆蓋到邊緣易致貧戶、人畜混居戶等特殊困難群體,安排援助資金對鑒定為危房的農村住房改造給予補貼,對11個貧困縣人畜混居情況進行全面摸查、應改盡改,歷史性地解決了涼山州人畜混居住房問題。”
佛山工作組還為援建的集中安置點配套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民俗壩子、活動室、衛生室、幼兒園(幼教點)、村巷道等基礎設施,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
村民有了新工作
在安寧平原以東,蒼涼、貧瘠的群山里,有著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極端的自然環境和閉塞的交通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涼山州成為全國貧困發生最普遍、貧困程度最深的“三區三州”。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佛山發揮自身產業發展經驗豐富的優勢,通過引進企業落地涼山、共建現代產業園區、打造援建扶貧車間等方式,讓涼山貧困群眾融入國內外市場循環中,創造出源源不斷的就業機會。
創新勞務輸出方式,佛山工作組讓涼山人走出大山,找到了新工作,擁有了穩定收入。來自涼山州喜德縣的羅布爾古是其中一員。他與妻子在佛山南海務工已兩年多,每月工資7000多元。如今,他的母親與兩個孩子已搬來居住,一家五口成了新佛山人。
4年多來,涼山已向廣東輸出務工人員4萬多人。佛山還攜手涼山共同發力,推動涼山州級及11個貧困縣向佛山市級及五個區派駐穩崗工作小組,建立勞務工作站,免費為穩崗干部提供辦公、住宿場所,并按月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給予到佛山務工的貧困勞動力每月1000元、滿12個月1.2萬元的穩崗就業補助。
就業、產業、教育、醫療……對口涼山扶貧協作,佛山腳踏實地,助力涼山州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南方日報記者 王蓓蓓
通訊員 陳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