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韶關樂昌,鐵塔運維人員將柴油發電機挑上基站。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讓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近年來,我國在交通、通信、醫療、教育等領域,推出了大量為民服務的較為特殊的公共服務,“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由承諾變為現實。今日起,《南方日報》推出“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系列報道,走近這些特殊公共服務,講述全面小康的動人故事。敬請垂注。
最近一段時間,韶關市樂昌市北鄉鎮桂源合作社負責人肖志平的手機總算可以“休息”一陣了。春節前后正值馬蹄上市,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訂單,通過移動互聯網源源不斷涌入這個粵北小鎮。當下,合作社的大棚正忙著培育優質香芋種苗,為下一季種植做準備。
韶關擁有廣闊的山區面積,約有2200座山地基站,占當地基站總數的45%。
近年來,隨著基站建入北鄉深山,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借由社區電商等新業態、新形式,樂昌馬蹄、香芋,翁源蘭花等特色農產品得以打開銷路、走出深山。
隨著5G建設的加速推進,基站更是從“通信塔”轉變為“社會塔”,助力社會治理、環境保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
山下發展農村電商 特色產品遠銷海外
馬蹄和香芋作為樂昌的農特產品,長期以來在廣東省內享有盛名。但肖志平回憶,往年的收獲時節,雖然收購商擠滿了北鄉“馬蹄街”,但馬蹄的銷售也只局限于珠三角或廣西等周邊省區,銷路、銷量均十分有限。
前些年,肖志平也嘗試讓農產品銷售“觸網”,但合作社孤零零一條網線,僅帶動了約1%的農產品銷售,難以大規模開拓市場。
直到2015年,4G移動互聯網信號覆蓋了北鄉,合作社的經營才迎來新的轉折點。
和以前的肖志平一樣,一批年輕人陸續回到北鄉,開始嘗試農村電商銷售。
經過數年的推廣,合作社的農戶逐漸摸索出社區電商的銷售技巧,一條條朋友圈,一個個小視頻,讓樂昌馬蹄、香芋的品牌傳遍全國。
得益于此,不僅來自珠三角和閩、贛、桂、湘等地的訂單通過移動互聯網源源而至,連遠在北京的客戶也喜歡上了南方的特產,通過第三方聯系到合作社求購馬蹄。
電商經營也給了當地居民全新的銷售思路。個大質優的馬蹄被獨立包裝成數個一組的禮盒,配上一把小水果刀,便成了“亦蔬亦果”的高端商品,今年春節期間頗受消費者青睞。現在,合作社收獲的馬蹄已經遠銷至烏克蘭,成為當地居民餐桌上的美食。“春節期間,10斤裝馬蹄的快遞盒,在北鄉就銷售了超過500萬個?!毙ぶ酒礁吲d地說。
北鄉鎮委書記譚輝介紹,2020—2021年,該鎮馬蹄和香芋兩種農特產品已各銷售逾3000萬斤,帶來收入超過2億元,其中1/3的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對該鎮建設小康社會起到了重要作用。
村民腰包鼓了起來,更多的資金被投入到村容村貌的改善上,多條自然村拆除了老舊的泥磚房,鋪上了柏油路。鎮上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經過兩輪修葺擴建,可容納更多采購商前來采購。更便利的交通條件正進一步帶動北鄉的農特產品銷售,形成全面小康“正循環”。
“通信塔”蝶變“社會塔” 助力環境保護城鎮治安
在韶關,北鄉并不是通信“新基建”建設的唯一受益者。通過發達的移動互聯網,九峰鎮的水果、翁源縣的蘭花等特色產品亦成功拓展了銷路。
然而,在韶關市人大代表,中國鐵塔韶關分公司黨委書記吳翠蓉看來,讓信號像空氣一樣覆蓋每一寸土地,背后需要無數人的默默付出。
在韶關樂昌,近900座基站有約400座位于深山之中,每座鐵塔的運營維護各自面臨著不同的困難。
吳翠蓉回憶,下西坑站等基站建設時,鐵塔的桿塔鋼條均由人力畜力搬運進山,曾有一趟累死了兩匹騾馬。
此外,許多深山基站周邊樹木茂密,生態良好,對于許多維護人員來說,與毒蛇惡蝎不期而遇是常有的事。
隨著建設的推進,深山中的鐵塔有望產生更多的社會價值,為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助力。
吳翠蓉透露,目前,該公司建設的鐵塔正逐漸由“通信塔”轉變為“社會塔”。憑借地勢高點、全天候供電等優勢,城鎮基站搭載監控設備之后,可以充當治安、交通攝像頭,實時監測情況。而通過加裝智能煙霧感應等設備,深山基站可以實時監控山火、水面漂浮物等,助力林業安全和水源保護。
由于5G信號傳輸距離更短,需要更多基站“接力”。近兩年來,廣東基站建設不斷提速。省工信廳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廣東省累計建設5G基站達125572座,數量全國第一。其中,1—3月新建5G基站1306座。
“移動互聯網在農業農村中的具體應用場景,往往要在5G普及之后才會出現,這就需要移動互聯網‘新基建’先行一步?!眳谴淙乇硎荆笆奈濉逼陂g,基站建設將為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提供通信支持,助推全面小康。
南方日報記者 邵一弘 彭琳
策劃統籌:袁佩如 彭琳 張西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