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護理部主任謝日華
【人物介紹】
謝日華,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護理部主任,廣東省護士協會母乳喂養專委會主任委員。主攻圍產流行病學和社區護理研究、大數據挖掘,先后主持加拿大健康研究院、中國教育部等課題11項;撰寫教材專著9部;發表SCI文章50余篇;獲博士后創新獎、省自然科學獎等9項。
2017年8月,她放棄豐厚的收入和優越的環境,毅然回到廣東,在醫院推廣最新護理理念、循證實踐、護理研究及母乳喂養,大力推進??谱o理人才的培養和??谱o理門診的建設。2018年,她被聘任為南方醫科大學護理學博士生導師。2020年,當選為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
美國護理科學院是全球護理領域最高級別的學術組織,當選為該院院士是全球護理界最負盛名的榮譽之一。截至目前,中國內地獲得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頭銜的共24人。謝日華是繼中山大學護理學院教授尤黎明之后第二個獲得此頭銜的廣東護士。
護士,也能做院士?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護理部主任謝日華做到了。從一個中專生,到博士生導師,從一線小護士,到2020年當選為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她用28年時間完成自己的“逆襲之路”。在“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了謝日華。
“我像蝸牛一樣慢慢地爬”
南方日報:從中專生到博士生導師,并當選為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您是如何一路“逆襲”的?
謝日華:我1歲多的時候,全身長了幾十個膿包,很嚴重,可能會感染性休克,是村衛生室的醫生治好了我;5歲那年,我調皮去抓蝌蚪,掉進了池塘,剛好一個回家探親的急診醫生路過,給我控水、做人工呼吸,讓我活過來了。小時候總看到媽媽被胃病折磨,這些都促使我想去學醫,治病救人。
但我高考沒考好,只能去讀湖南懷化地區衛生學校的婦幼專業,這是一個中專。1991年12月,我畢業被分配到基層醫院做婦產科醫生。1993年7月,我調到市級醫院,在婦產科做助產士,從此走上護理的道路。
當時我的同學都在當醫生。我想既然選擇了護理,就得愛這一行。后來,我就去讀了大專、本科、碩士、博士。我開玩笑地說,只要中國有的文憑,我一個都沒有少拿。其實這一路是很辛苦的。除了專業學習還要學英語。那個時候上夜班,我白大褂兜里經常放著一本英文書,沒有病人的時候就拿出來看和記。
就像蝸牛一樣慢慢地爬,18年里我從一個中專生蛻變為中南大學湘雅護理學院的博士生,也是國內首批招生培養護理博士研究生。2007年我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繼續深造,從事圍產流行病學博士后研究。2018年聘任為南方醫科大學護理學博士生導師,去年就獲選為美國護理科學院院士。這一路沒有其他秘訣,就只有“三堅”——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堅韌不拔。
原來護士有這么多類型
南方日報:在一些人心里,護士就是“服侍病人”的,您的經歷推翻了這一傳統觀念。
謝日華:護士不只是打針發藥、端屎端尿,也不是醫生的附屬,更不是“服務員”。如今護理行業有了很大的發展,護士的發展空間其實是非常大的。服務場所的變化,可以把我們的工作延伸到社區和家庭,新冠疫情中公共衛生護士和社區護士就發揮了很大作用;服務方式從傳統的線下延伸到了線上,“互聯網+護理服務”有了很大發展;護士可以成為??谱o士,可以做個案管理師,還可以做教育護士、研究護士等,像??谱o士可以獨立出門診,教育護士專門給病人做健康教育和科普、咨詢等。
南方日報:研究護士?護士也可以做研究嗎?
謝日華:護士當然可以做研究,而且必須要做研究。護士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發現、分析、處理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就像哨兵一樣嚴守在病人身邊,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問題。以前的護士大都憑著經驗來護理,但現在護理措施都要經過循證驗證。
護理的研究和基礎研究不同,能直接解決病人的問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及杜絕護理差錯和不良事件的發生。護士們通過開展臨床隨機對照實驗,研究哪些護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的治愈。
比如不少隔離期間新冠疑似患者的心理壓力都很大,我們的護士對患者開展“敘事療法”,通過聊天的方式開展心理干預。我們對照研究了15個被隔離的疑似患者,心理護理療法的效果都很好。
護理的很多新項目、新技術,都來源于科研的素質和思維。護士的技能水平、科研能力提上去了,醫護的配合度更高,病人的護理質量也會更好。
南方日報:您剛剛提到個案管理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職業?
謝日華:個案管理的理念在北美早就有了,目前廣東也正在大力推廣個案管理的理念。這是指對患者的全流程管理,從他入院到出院,從生理到心理,都要開展針對性的全流程的護理。
我們曾收治了一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她住院時意識不清,發生了靜脈留置針藥物4度滲出和3度皮膚撕裂傷。如果處理不及時,可能會誘發嚴重感染,甚至可能下肢截肢。我們的個案管理師按照循證方法,為病人開展精心的局部護理,如濕性愈合和淋巴水腫按摩和心理護理。患者后來愈合得很好,這一護理案例也被寫成了英文論文即將發表。毫不夸張地說,有循證思維和科研思維的護士完全可以改變病人的最終結局。
我們能向國外學習什么?
南方日報:我們需要向國外學習哪些先進的護理理念?
謝日華:拿助產護理來說,國外非常強調產前、產時、產后無縫對接的延續護理。他們有專門的助產士體系,助產士可以自己獨立收治產婦,這里指的是低危產婦。從媽媽懷孕了決定要這個寶寶開始,就是由同一個助產士或者助產士小組負責,從每次產檢到產時接生到產后42天,無論是媽媽的問題還是寶寶的問題,都全部負責到底。
目前我們國內沒有專門的助產體系,助產士沒有處方權,如果我們也要完全做到這樣的話,就需要從助產士培養的源頭去改。
此外,在臨床護理方面,國外更加注重人文和精神關懷。但只要真的在國內的臨床干過,就知道我們不能完全做到這樣,因為我們的護士太累、太忙了。
南方日報:個案管理和人文精神關懷,在國內似乎過于“奢侈”。
謝日華:這是現實問題。在加拿大渥太華,1000個床位可以配置4000個護士,床護比1∶4。國內很多醫院的床護比只有1∶0.4。要做個案管理,只能是犧牲很多護士自己的休息時間。目前我們也是只能去嚴格篩選一些特殊的患者作為個案管理對象?!笆奈濉币巹澙锾岢?,我們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要提高到3.8人。只希望每年都能改善一點,越變越好。
南方日報:近些年您也一直致力于推動母乳喂養。
謝日華:在中國,母乳喂養率仍然比較低,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只有29.2%。社會上也有一些亂象,一些只經過3天培訓的所謂“通乳師”,就去上門提供“通乳”服務。收費貴,還可能因暴力通乳造成乳腺炎等。其實,寶寶是最好的“通乳師”。
廣東在母乳喂養方面有很多先行先試的措施。比如2013年,廣東建立了第一個公益母乳庫。2016年,廣州建成963間公共場所母嬰室。2019年,廣州出臺全國首部母乳喂養地方性法規。今年,廣東還出臺了母嬰室安全技術規范地方標準。
目前,我們廣東省護士協會開展了三屆“國際泌乳師”的培訓班,推動母乳喂養和加強國際型母乳喂養人才的培養。此外,我們也一直致力于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母乳喂養門診的設置和考核標準,以及泌乳師的培養和考核標準。
給護士最好的福利是培訓和學習
南方日報:去年是南丁格爾的誕辰200周年。在這200年里,護理事業內涵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有哪些沒有改變的?
謝日華:這200年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疾病為中心,也就說只看病不看人,工作內容就真的是打打針、發發藥。第二個階段,以病人為中心,開展評估診斷和實施評價,采用科學的工作方法——護理程序來做護理。第三個階段,以人的健康為中心,考慮到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會多方面的因素,服務對象不再僅僅是生理上的病人了。
這些變化的背后,還有2個不變:第一是專業精神,護理人員都需經受專業培訓,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第二是人文精神,護理人員具備同理心,尊重生命,關愛服務對象。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的戰場上通過科學的護理措施,大大降低了戰士的死亡率。為了降低受傷戰士感染率,南丁格爾設計了用于統計的“玫瑰圖”,直到新冠疫情中也還在使用。我相信經過新冠肺炎疫情這一戰,我國的護理工作會不斷向前推進。
南方日報:我國護士短缺的現實困境,要怎樣去改善?
謝日華:護士短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流失率比較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薪酬績效低、社會認可低、成長空間小等困境。此外,我們的護士隊伍不僅人手不足,人員結構也需要優化,低學歷、低年資的護士占比仍然較多,大多數還都是大專畢業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培養人才、提高薪酬,還要給護士更好的人文環境、更大的成長空間。在我看來,對于護士最好的福利就是培訓和學習。
我們廣東省護士協會連續舉辦了三屆研究護士的培訓班,學員們來自于全省各地醫院,在他們心中播下科研的種子?!靶切侵鹂梢粤窃保@三年廣東的護理科研提升得非??臁N覀兣囵B的第一屆學生中,發表SCI文章的越來越多,還有人去攻讀護理學博士研究生了。
【記者】李秀婷 朱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