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場迎來豐收,村民笑容燦爛。南方日報記者 黃津 攝
早上6時未到,清遠連州市龍坪鎮新圍村村民雷振鋒就出了門,開車去接員工回果園摘果。10時許,19輛來自深圳的自駕車輛駛進果園,50多人一番采摘游玩后,帶走了工人剛剛摘下的200多箱連州水晶梨。
半天收入2萬多元,這對雷振鋒等新圍村果農來說是件尋常事。作為水庫移民村,新圍村村民曾經歷過艱苦日子,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嘗試種植水晶梨以來,村民們依靠勤奮耕作、科學種植,生活日漸滋潤起來。
“我們的生活就像連州水晶梨——很甜?!闭劶斑@個“甜蜜”事業帶來的變化,51歲的雷振鋒嘴角上揚。這個22戶80多人的小村子,種植水晶梨1000多畝,年產值1300多萬元,昔日的貧窮移民村已蝶變成小康村。
新圍村靠水晶梨致富奔康,與“中國長壽之鄉”連州致力打造大灣區“果籃子”有關。依托優渥生態環境,連州近年聚力發展果經濟,全市種植水晶梨6萬多畝,年產值逾10億元,帶動萬名果農走上致富路,水晶梨也成了當地的“致富果”。
移民村種上“致富果”
八月初的連州,驕陽似火。新圍村外的益民果園里,樹上還掛著不少套袋的果實?!?月開園至今,已銷售近九成了,這段時間是來現場游玩采摘的人多?!?日,雷振鋒帶著筆者走進果園,剝開套袋,一個個晶瑩黃亮的水晶梨露了出來。
正是因為種了這個“致富果”,讓昔日貧困的移民村變成了有名的小康村。新圍村是1976年從潭嶺庫區連坪村搬遷下來定居的水庫移民村,因土地貧瘠,農產品收成不好,村民大多靠外出務工維持生計。
“人均水田不過3分地,加上缺水,一年只能種一造水稻,僅僅可以解決溫飽問題,村民生活極為艱苦。”回憶當年情形,雷振鋒不禁搖頭嘆氣。
如何提高收入,改善村民生活?1992年,當地水庫移民辦通過科學分析該村的自然環境和土壤元素,決定采取移民出土地、移民辦出資金的形式,開辟山地100畝,在新圍村創建連州首個水晶梨種植基地,引導村民發展水晶梨產業。
消息一出,村民質疑聲不斷?!拔覀冞B水晶梨都沒見過,到底能不能賺錢?虧了怎么辦?”57歲的村民雷循德回憶。為此,村干部只能一家一戶做工作,分析水晶梨種植對改善村民生活的重要性,直至村民都能接受。
剔除了思想攔路虎,沒想到另一個問題又接踵而來:水晶梨種植在當時的村民眼中屬于新鮮事,他們缺乏種植技術,一度走了彎路。
“比如那時村民任由果樹自然生長,結果枝葉茂盛了,果子卻很小,也不甜?!崩籽陆榻B。請教當地農業專家后,才知需修枝、要疏果,這樣才有利于果實成長。敢闖敢試的他,當年帶頭種了5畝,在克服技術、銷路等困難后,于1996年迎來豐產期,收入3萬多元。
隨著試產成功,水晶梨逐漸被村民認可,托起了他們的致富夢想。如今,這個22戶80多人的移民村,種植水晶梨1000多畝,年產值1300多萬元,成為遠近有名的小康村。
果場已被預定七成產量
雷振鋒種植水晶梨雖遲,卻是最成功的人之一。2009年,清連高速建成通車,這是連州境內第一條高速,也宣告了制約連州發展多年的交通瓶頸終于消除,各項事業特別是農旅產業迎來騰飛良機。
當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雷振鋒回到村里,租了40畝地種水晶梨?!爱敃r的水晶梨發展其實已成熟,我作為‘新人’,就想走一條‘人有我優’的特色道路?!崩渍皲h介紹。怎樣才能做優做強?他多次奔赴青島、上海等地大型果場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在農業部門指導下大膽嘗試新的技術。
“禁用除草劑,采取人工鏟草,確保果質無污染;使用套袋,既能防病,又讓果皮晶瑩光亮,賣相佳;使用花生麩等有機肥,提升甜度改善口感;運用生物防控技術防蟲,還提升產量……”談起種植技術,雷振鋒如數家珍。
特別是,以前的果場都是依靠傳統人力澆水施肥,雷振鋒則嘗試“水肥一體化”技術,“人力省了一半,成本節約三成,產量還提高20%,一畝果樹能多賺2000元”。
創業并非一帆風順。2016年,在果場即將進入豐產期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打掉了雛果,讓果場幾近失收,損失100多萬元。為此,他不得不貸款200多萬元投入生產。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連州水晶梨價格在1.5元至2.8元每斤,跟普通梨的價格差不多。因為一直堅持高品質發展思路,最近10年來,雷振鋒的益民果場水晶梨價格保持在8至12元每斤,也成為連州水晶梨產業的標桿產品之一。
連州水晶梨果形端正,皮薄果嫩,含糖在12至14度。其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同時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削開后的連州水晶梨能自然放置24小時不變色。
特別是連州高度重視該產業發展,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認證,連年舉辦水晶梨節,大力發展“采摘游”,讓連州水晶梨熱銷全國。
“很多游客都說,吃過連州水晶梨,就不想吃其他地方的水晶梨了?!崩渍皲h介紹,他的果場九成都是回頭客,7月未上市,果場已被預定七成產量,銷售不用愁。經過10多年發展,他的果場也從40畝增至240畝,年產值400多萬元,純收入近200萬元。
打造“水晶梨展廳”
種果10多年,雷振鋒在果場的時間比在家還多,曬得一臉黝黑。這位老果農對于自己掌握的先進種植技術并沒有當“傳家寶”不外傳,而是傾囊相授,高山、潭嶺等水晶梨主要產地,常能見到他對果農傳授經驗的身影,“只有共同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優,種植戶的效益才能實現最大化”。
在雷振鋒等種植大戶的帶動下,新圍村的水晶梨產業也得到長足發展。特別是,為實現規范化種植和規模化發展,該村成立3個合作社,引領村民奔康。如今該村家家戶戶種果,除全村400多畝山地種滿外,還在外村租貸600多畝地,村民生活也依靠這個“致富果”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這幾年賣水晶梨,不僅供孩子讀了大學,生活也安定富裕了?!崩籽抡f。
奔了康,不歇氣。雷振鋒介紹,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新圍村在2020年啟動水晶梨產業民宿旅游項目。連州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移民辦多方籌措資金700萬元,將其列入扶持“十四五”規劃中的移民美麗家園重點項目進行打造。
“村民們對此熱情高漲,自籌資金150多萬元積極參與建設?!崩渍皲h說,村里已把所有老舊房屋拆掉,興建22棟鄉村別墅式民宿,綠化帶、環村路、風景池、停車場、步行亭、污水池、文化室等樣樣齊全。特別是,該村還依托千畝水晶梨基地,斥資百萬元打造一個“水晶梨展廳”,全面展示連州水晶梨的發展歷史、種植技術和科普知識。
“我們力爭把新圍村建成一個集農業觀光采摘、鄉村民宿體驗、水晶梨科技培訓于一體的農業旅游基地,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雷振鋒說,所有項目計劃明年初完成投產,屆時,將助力新圍村實現鄉村旅游產業快速發展,預計每年帶來500萬元收入,村集體收入再添100萬元,讓村民生活更甜蜜。
南方日報記者 黃津 通訊員 黃迪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