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11月13日電 題:林毅:致力于推動中醫乳腺學科發展
作者 蔡敏婕 宋莉萍 張靚雯
首創我國現代中醫乳腺病學,建立中醫乳腺病全病種、全方位、全周期的防治康復體系,創立“從六郁治乳”理論體系……年近80歲的全國名中醫林毅至今仍堅持每周出診6天,年服務患者量逾萬人次,其中疑難復雜重病患者占比超70%。
林毅出生于福建一個醫學世家。廣西中醫學院畢業后,林毅決意在臨床磨煉,提升中醫技術。1979年,帶著一身本領返回廣西桂林的林毅發現,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炎患者明顯增加,就萌生建立乳腺??频南敕?。1984年,林毅建立了全國衛生系統第一個中醫乳腺病???。
1997年,時年55歲的林毅受邀到廣東省中醫院組建乳腺科,肩挑兩廣乳腺學術帶頭人的重擔。在她的帶領下,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現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中醫、中西醫結合乳腺病中心,年服務患者19萬人次、年乳腺癌手術量近千臺,在全國中醫院名列第一。
“我們應該努力將中醫優勢與病種療效發揮到淋漓盡致,中醫的優勢病種如果我們中醫不能拿下的話,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毙嗅t之道,林毅堅持“中醫優勢病種能中不西,疑難病種衷中參西,急危重癥中西結合”的原則。
為此,在學術上,林毅繼承歷代醫家郁證學說精華,創立“六郁治乳”理論,提出“治乳獨取中焦”“治乳從氣,不止于肝”“治乳需治濕與痰,順氣調脾腎”等治則,為乳腺疾病的臨床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成為中醫乳腺病理論、辨治的綱領。
在臨床上,她首創乳腺增生病“中醫藥周期療法”診療體系,確立經前疏肝活血、消滯散結重在治標,經后溫腎助陽、調攝沖任重在治本的治療大法。辨證為本,分期治宜,標本兼顧,既豐富了中醫認識本病的理論,也為傳統中醫乳腺病學與現代醫學相融合提供了切入點。
林毅還率先提出乳腺炎“燮理陰陽、立法衡通”、乳腺癌“分期辨治”診療體系,實踐證明臨床運用療效顯著,是中醫藥優勢的集中體現。
此外,林毅主張防治并重,身心同治,道術結合,率先將情志療法、五音療法等引入乳腺病防治中,其編創“乳房保健八法”獲選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運動處方。
同時,林毅領銜形成中華中醫藥學會四個專家共識,主持制定《中醫診療方案》《臨床路徑》等九項國家級診療規范。這些共識和規范都融入了她的學術思想,為國內中醫乳腺病行業提供規范化指導;主編學術專著7部,其中《現代中醫乳房病學》他引1200余次,至今仍是中醫乳腺病領域他引次數最高的論著,是現代中醫乳腺病學的奠基之作。
林毅以法定方,著力研制院內制劑14種。開發新藥“金蓉顆粒”2018年上市,是國家實施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以來,參照美國 FDA標準,按中、西藥標準過審的首個獲批中藥創新藥,為基于“理—法—方—藥”模式的名老中醫經驗轉化樹立了行業典范,成為中藥創新藥研發的里程碑。

多年來,林毅堅持以人才為第一資源,推動和引領國內外中醫乳腺學科發展。
1988年起,受國家中醫藥局委托,林毅牽頭舉辦了35期“臺灣省中醫師臨床進修班”,累計535名臺灣省中醫學骨干人才回到祖國培訓學習,成為臺灣省中醫學發展的中流砥柱;主持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累計20余次,每年培養全國各地中醫骨干人才數以千計;多次受邀赴海外講學,定期開展中日互訪學術交流,獲美國中華醫學會“國際名醫獎”,學術聲望享譽海內外。
進入新時代,為響應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強省建設號召,林毅受邀任香港大學榮譽教授,助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乳腺病學術交流與醫療協作,使大灣區中醫乳腺病學術發展邁上新的臺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