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色、涂料、按印、繪畫,學生們接連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拓印在宣紙上的樣式姿態各異。
暑假到了,來自廣州從化溫泉鎮周邊村落的20名中小學生上了一周“家門口”的公益藝術課堂?!敖柚聲r代文明實踐活動,藝術走進了鄉村生活,讓孩子們充分地觀察、感受、表現美。”灣區設計開放大學教師郭嘉欣說。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有生命力。
一群由基層黨員、駐村第一書記、教師和文化骨干人才組成的從化新時代文明實踐輕騎兵,深入到祠堂前、榕樹下、田埂邊,靈活運用普通話、方言、客家話,向村民傳思想、授技術、育文明。
村民三五成群往蓮麻大舞臺邊聚攏,等待百姓宣講活動開始,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廣州最北的鄉村播下“文明的種子”?!皠摌I奮斗故事很有啟發,村民觀念變了,思路也更開闊了。”新時代文明實踐輕騎兵代表、從化區蓮麻村黨支部書記潘安娜說。
圍繞“在哪做”強化資源統籌,廣州構建“一站多點”、區鎮村三級陣地體系,拓寬文明實踐覆蓋面,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大家好,今天我們邀請了廣府金湯廚師鄒朝雄,教大家太子參麥冬煲乳鴿湯和三寶肉的做法……”從化西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圍著一群學習做菜的村民。距離30多公里外的格塘村“好日子講堂”同步“上線”,村民在家可拿起手機邊看邊學。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學習烹飪、編織等課程,已由新鮮事變成鄉村生活的平常事。目前,廣州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707個,構筑“全市覆蓋、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網絡。
不信神婆信支部,西和村蝶變靠什么?“我們把文明實踐做深做實,引入文化產業力量,村民看到致富奔康的希望,也就打心底認可黨組織?!蔽骱痛妩h支部第一書記劉輝鵬說,打造萬花風情小鎮,吸引50多家花卉企業入駐,塑造花文化品牌,以文明鄉風促進鄉村振興,大家建設家鄉的勁頭更足了。
黨員群眾從“要我干”變為“我要干”,農村人居環境從“臟亂破敗”走向“生態宜居”,鄉風從“陋俗盛行”逐步變為“新風蔚然”,“跳出農門”的人才又“跳回農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鞏固拓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基地,群眾從中獲取精神滋養、凝聚奮斗力量。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抓,喚起農民群眾的文化自覺,廣州北部的美麗鄉村孕育著向上的力量。
8月5日,廣州市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從化區召開,會議要求堅持政治引領,深入實施“頭雁”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惠民服務、環境保護、掃黑除惡等有機融合,優化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
南方日報記者 朱偉良 周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