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深圳全市文物工作會議在龍崗區召開。深圳市各區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在特區40周年,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謀劃之年,率先構建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體系,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眾,進一步發揮文物工作在堅定文化自信、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會議上,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陳紹華作工作匯報,龍崗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劉德平匯報大田世居保護與活化利用案例。深圳市文化廣電體育旅游局與鹽田區、大鵬新區、深汕合作區代表簽訂《深圳市文物安全目標責任書》。
文物保護體制機制、運用模式創新激發新活力
深圳市現存具有保存價值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共有110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11處、市級37處、區級91處?!吧钲谀项^古城游徑”、“深圳大鵬所城游徑”及“深圳赤灣炮臺游徑”列為首批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深圳蛇口改革開放歷史文化游徑”、“深圳土洋東縱抗戰史跡歷史文化游徑”及“深圳大鵬明清自然村落歷史文化游徑”等列為首批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
在去年,中英街界碑、土洋村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成功晉升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深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3個。
近年來,深圳文物保護利用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渡钲谑屑訌娢奈锉Wo利用改革若干措施》出臺,將文物建筑納入城市更新容積率轉移獎勵政策,對非國有文物數量占比80%以上的深圳來說意義重大,可有效解決非國有文物建筑產權困境,實現了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共贏。
通過“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協同運營模式,引入新業態,探索文物+旅游、文創、科技、影視等多功能創意特色文化空間發展,福田區華強北博物館開創國有博物館社會化運營先河,寶安區啟動了以“影視+”為核心的清平古墟影視小鎮項目,龍崗區開展了田園文博綜合體特色文旅項目——大田匠作文化村建設,龍華區助推觀瀾古墟文旅融合,坪山區打造了文物保護、文化服務、文創空間結合的城市書房。
文物建筑利用逐漸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動力。如龍崗區印發《龍崗區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管理辦法》,率先在全省出臺未定級文物保護管理規定及活化利用創新政策。利用古建筑改造利用為“客家民俗博物館”“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勞務工博物館”等博物館、紀念館場所,充分發揮文物建筑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爭取孔子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盡快在深圳建立分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深圳博物館事業全面掀起建設高潮。全市已登記在冊的博物館共有54家,其中國有博物館18家,非國有博物館3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1家,三級博物館5家。南山博物館、龍崗文博展覽館相繼開館,福田華強北博物館、安托山博物館群、二線關博物館、咸頭嶺遺址博物館等項目前期工作也持續推進。
陳紹華發言中表示,深圳未來將推進實施一批重點文博工程項目。推動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建設,做好大鵬所城、土洋東縱司令部舊址、中英街界碑等三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利用工作,推動南頭古城整體保護利用工程、龍田世居整體維修工程,以及咸頭嶺、屋背嶺考古遺址公園等項目。
將加快推進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深圳自然博物館、國深博物館等重大博物館項目建設,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建成開放;繼續加強與國家級博物館的深度合作,爭取孔子博物館、敦煌研究院等盡快在深圳建立分館;繼續推進二線關博物館、“安托山博物館主題公園”等場館建設。
加強文物流通:建立文物藝術品展示交易平臺
如何在保護文物中創新探索并實現城市有機更新?深圳將打造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品牌項目。做好“大鵬古城”“南頭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區”項目。推廣“大田世居”等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范項目,實現每區都有2-3個傳統建筑和古村落保護利用項目,留住鄉愁,激活休閑康養、體驗旅游等產業。持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建設,大力推介文物領域研學旅行、休閑旅游、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做強文旅融合發展品牌。
以文化文物單位文創工作試點為契機,培育壯大文化消費新動能,推動與騰訊、百度等企業戰略合作,搭建文物博物館單位文創產品孵化推廣平臺,建設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基地。
以“讓文物活起來”為切入點,繼續深化文物活化利用。推動《深圳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措施》出臺,完善文物保護利用相關制度規范。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加強文物與科技融合,創新文物活化利用模式。加快推動文物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
利用深港澳地區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天然條件,推動跨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選取灣區內海防遺址、客家圍屋等同類型文化遺產作為跨界保護對象,聯合粵港澳文化部門共同開展保護研究和利用宣傳。深化粵港澳片區博物館館際交流,策劃舉辦體現粵港澳人文精神的主題展覽,推動重點博物館與粵港澳地區博物館在展覽、教育、人才培養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在文物流通領域方面,將繼續爭取國家文物局支持,在深圳開展文物流通領域改革,建設成為全國文物流通領域改革“試驗田”。爭取在保稅倉、自貿區設立文物保稅倉項目,鼓勵引導增加民間收藏文物鑒定服務供給,建立文物藝術品展示交易平臺,試點引入國際文物藝術品拍賣規則,推動國際國內著名拍賣企業在前海自貿區和保稅區設立分支機構。
將深入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納入市、區“十四五文化文物規劃”
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對深圳市文物工作表示肯定?!斑M一步增強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的信心,但也要注意到深圳市文物安全工作有待加強、人員機構力量嚴重不足、保護文物的意識有待提高等問題,總的來說,要提高認識,認清形勢,增強保護文物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弊屛奈锏墓参幕蘸蜕鐣逃δ艹浞职l揮,為將深圳建設成為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陳紹華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市文物系統要統一認識,認真謀劃,把深入推進文物保護利用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后的工作重點,納入各項工作任務中,納入市、區“十四五文化文物規劃”中,在堅持保護為主的同時,持續推動“讓文物活起來”。
他提出,全市文物系統要深入一線、加強調研,充分了解社會力量參與文物活化利用的難點,增強文物利用政策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鼓勵、吸引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推行文物利用負面清單制度,讓社會力量進的來、留得住、能發展。
未來深圳市文物工作有八點規劃,一是積極做好規劃編制和政策制定工作、二是推出一系列重點文物保護利用項目、三是推進實施一批重點文博工程項目、四是繼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五是努力激發博物館創新活力、六是打造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品牌項目、七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傳播推廣、八是推動跨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南方日報記者】郭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