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發動全民參與推動源頭減量 廣州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在越秀區廣九社區的街道上,有臺長了“眼睛”又會“說話”的垃圾柜,當有人在投放垃圾時分錯了類別,智能垃圾柜的攝像頭就會“看到”,而后出現錯誤投放的提示音。一年多來,在智能垃圾柜和社區工作者的指導下,廣九社區居民的垃圾投放準確率從10%提升至95%。

            從被動干預到自主投放,在廣州,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反映著公民環保意識的轉變,一個好習慣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生活“新時尚” ——垃圾分類,正在讓老城廣州煥發新生。當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資源熱力電廠吸引著市民觀光“打卡”,街坊鄰里比賽賺取垃圾投放積分……垃圾分類早已在廣州蔚然成風,成為展現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垃圾分類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小事”,也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廣州市垃圾分類工作起步較早,是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經過多年探索,廣州因地制宜,構建出“三化四分類”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打通“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鏈條。與此同時,廣州實施垃圾分類“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以“繡花功夫”打造全國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焚燒廠變觀光園,打造垃圾處理樣板間

            從高速路上遠遠看去,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里兩根高120米的大煙囪筆直聳立,四周蔥翠的小丘也無法與之比肩。這里環境清新自然,未來,將打造成為國內第一家以固廢處理為主題的3A級旅游景區。一家垃圾焚燒廠竟然可以與“景區”相提并論,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是怎么做到的呢?

            當人們走進煙囪中,就會發現原來它也是一座工業旅游觀光塔,其空中觀景平臺距離地面262.5米高,人們可以從透明的落地窗中鳥瞰整個園區。那一條從高速路上蜿蜒下來的連接路,正是負責將垃圾轉運至產業園的通道,為了不讓垃圾車頻繁經過附近村莊,產業園特意修建了這條連接路,直接與高速公路相通。

            充滿人文與創意的設計在園區中處處可見。置身觀光塔中,人們可以在生態時光走廊中透過玻璃認知生產設備;也能邊操控手柄邊在游戲中參與垃圾分類問答;還能從焚燒發電大數據中了解全市垃圾焚燒發電的基本情況。目前,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可焚燒垃圾9300噸/日,是廣州市七大循環經濟產業園之一,也是國內規劃處理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垃圾處理是檢驗超大型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關鍵領域。廣州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實際管理人口已超過2000萬,日產生活垃圾3萬余噸,且每年仍以6%-8%的幅度增長,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巨大。垃圾分類處理是廣州改善市容市貌,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破解的難題之一。

            近年來,廣州在破解“垃圾圍城”困境上不斷取得新突破,通過科學規劃建設終端處理設施,解決了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目前,廣州已建成16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7個資源熱力電廠、5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在建14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5個資源熱力電廠、4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1個污水處理廠),焚燒處理能力達1.55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4680噸/日。

            經統計,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接收處理生活垃圾3500余萬噸,實現垃圾焚燒、沼氣發電超50億度。早在2018年,廣州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100%,較早破解了“垃圾圍城”問題。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終端處理依舊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問題必須要實現源頭減量、資源循環利用,才是減輕垃圾終端處理壓力的關鍵所在。

            23萬黨員奔走社區,廣州分類知曉率達99.1%

            對于很多街道干部來說,能成功將居民勸下樓倒垃圾并不容易,特別是在每棟高達50層的林和苑小區。廣州市天河區林和苑小區曾是林和村所在地,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小區形成了村民自住、多國家人員混居、附近商務白領聚集的多元化社群,其中就有來自十余個國家近400余名外國人。林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妙娟透露,曾經,林和苑小區在推廣垃圾分類方面主要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向外國居民精準傳達垃圾分類的政策;二是必須不斷鞏固林和原住民的垃圾分類意識。

            為此,在垃圾分類實踐中,林和苑小區探索建立了“黨建引領、科學實施、精準服務、技術賦能”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及時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在最難推動的“撤桶”環節,通過小區黨員居民挨家挨戶奔走宣傳,同時召集村民代表、股東代表、樓棟長等召開座談會,耐心分析撤掉樓內垃圾桶的必要性及利害關系,林和苑小區終于在2019年11月28日順利完成撤桶工作,為社區順利啟動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保障。

            目前,在全市積極開展“令行禁止、有呼必應”行動中,廣州已有23萬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回社區報到并參與垃圾分類服務,初步建立起社區基層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志愿者“五位一體”聯動機制。依托全市1614個社區共建聯席會議制度,廣大干部群眾共謀、共建、共治、共評垃圾分類身邊事,有力推動了幸福社區共同締造。

            在廣大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廣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居民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分別達到99.1%、95.5%。不僅如此,全市3653個物業管理小區、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全部完成樓道撤桶。目前,廣州已配置1.6萬座垃圾中轉站、3501輛分類收運車輛,共有1492條分類運輸線路,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提前完成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試點目標,在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位居前列。

            自2014年起,廣州持續推動垃圾分類示范單位、示范街(鎮)、樣板社區創建工作,至2019年,全市共創建了600個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50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行政村和20個餐廚垃圾分類收集專收專運處理農貿市場,逐步形成各行業多頭并進、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天河區最大的城中村——車陂村,自今年2月以來,車陂村率先在全市開展城中村垃圾分類優化提升試點工作,探索“管理、投放、收運、責任、宣傳”五網融合共治的城中村垃圾分類模式。鑒于城中村缺乏物業管理服務企業,車陂村以黨建促共建,采取街道負責、政府兜底的辦法,組建了由街道分類辦、城管執法隊、環保中隊、環衛站和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組成的“垃圾分類工作五人小組”。在實際管理中,結合城中村居住現狀特點,嚴把房東關,建立了“街居-村社-房東-租戶”四級聯動機制,督促屋主、二手房東將垃圾分類義務寫進租賃合同。

            全新的智能垃圾分類柜放置在村口,如今,車陂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村內餐飲店垃圾收運量增長了6.07倍。在惠民利民的同時,可在感應中自動開合的智能垃圾分類柜,也成為了亮麗活潑的生活場景。

            今年來,廣州推動全市1.8萬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截至11月底,升級改造率已超過90%。改造后的生活垃圾投放點樣式新穎,外形美觀,配套齊全,形成了宣傳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城市人文風景線。

            調動行業力量,量身定制分類工作指引

            除了打造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示范村外,廣州各行各業也在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可持續開展的垃圾分類模式。全市3400余所學校舉行“垃圾分類開學第一課”活動,實現200多萬學生帶動50萬戶家庭參與垃圾分類,其中,廣州市執信中學被中央文明辦指定為全國垃圾分類進校園工作項目基層聯系點。此外,在企業里,美團外賣、麥當勞、肯德基廣州門店也率先在全國行業系統推廣垃圾分類。

            近日,《廣州市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物業服務工作指引》發布,推動形成“物業公司負責+企業參與”的分類模式,以社區為推動垃圾分類基本單元,調動全民美好家園共同締造。此外,廣州在沒有物業管理的社區實行社區組織、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形成了垃圾分類的都府社區、廣九社區模式。

            一進入廣九社區,便見社區沿街處豎立的“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標示牌,社區的宣傳欄里既展示著屬于廣九鐵路時代的城市記憶,也推廣著新時代垃圾分類的文明風尚。一年來,廣九社區堅持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通過社工引導轄區居民分類投放,投放精準率大幅增長。廣九社區在實現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全覆蓋的同時,還進一步增加了果皮、蔬菜處理設備,進一步從源頭進行垃圾細分。

            垃圾分類正在從身邊小事變成全民參與的城市大事,廣州垃圾分類工作起步早,經過多年的摸索,分類體系愈加科學,分類模式愈加規范,隨著垃圾處理終端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已初步實現“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垃圾分類局面。

            不僅在城市中心城區,廣州的郊區還將探索垃圾分類與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步推進。在推廣垃圾分類工作中,涌現出白云區大源村、花都區竹洞村、錦山村和從化區西塘村、蓮麻村、南平村等一批示范點,其中,花都區被列為全省唯一的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區。

            廣州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離不開頂層設計的科學規劃。目前,廣州已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并進行考核,同時,全市建立了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制度,采取市、區、街鎮、社區四級長效管理機制。

            2019年,廣東省委深改委頒布《關于加強廣州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并配套出臺了《廣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全面實施《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辦法》《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分類計費管理辦法》《低值可回收物購買服務管理辦法》等3項經濟激勵配套政策,針對機團單位、學校、酒店、賓館、農村等領域量身定制了12項工作指引。在政策的引導下,廣州正高標準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南方日報記者 郎慧?許舒智 通訊員 成廣聚

            統籌:馮艷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