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閉幕,粵東技師學院的師生圓滿完成大賽“中華絕技”展演任務,剛回到學校,他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培訓和練習,期待以更精湛的手藝開啟今后的“美味”人生。
大賽裝配鉗工項目場地經理、廣東省技師學院教師曾福輝也迅速回歸日常帶教節奏,這位師生心目中的“獎牌大王”,正傾其所能培養新一代大國工匠。
“這次比賽后,我對家政服務行業又有了新的認識。職業沒有尊卑,做到極致,都令人尊敬?!苯】岛蜕鐣兆o項目廣東選手、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教師湯韻,立志要指導更多學生成為“南粵家政”專業人才。
近年來,廣東部署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讓更多有志者提升技能素養、找到稱心的工作崗位。不僅幫助國賽的選手們破繭成蝶,更面向更廣大的平凡勞動者提升就業能力,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借助全國技能大賽等平臺,三項工程的“廣東實踐”進一步在全國彰顯其影響力和品牌效應。
端穩“飯碗”練好一技之長創造美好未來
從電視上看到廣東技能健兒的精彩表現,了解到全國技能大賽中也有類似于家政服務的健康照護項目,湛江吳川竹華村村民李水娣感嘆:“看似不起眼的技能,原來也能登上這么高規格的獎臺,我也想參加!”
李水娣今年49歲,11年前丈夫意外離世后,她獨自撐起一個家。因為要照顧3個子女,還要撫養老人,李水娣找工作不能離家太遠,只能在附近打散工,收入很不穩定。
免費的“南粵家政”培訓班在湛江落地后,李水娣把握住機遇,主動報名參加,還考取了母嬰護理職業資格證書,開始從事育嬰工作。“就業機會變多了,收入高了,工作也穩定了?!苯螘r間,在湛江人社部門的幫助下,李水娣還嘗試創業,自己創辦了家政公司。
李水娣的經歷是廣東廣大勞動者通過技能更好就業的一個縮影。廣東推進“三項工程”,通過各種零門檻、低門檻的技能培訓,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端穩就業“飯碗”。而更專業的技能培訓還讓不少高技能、高端人才提高就業競爭力,不斷向上突破。
同樣抓住機遇的還有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畢業生梁家榮。掌握多樣化的技能是梁家榮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憑借精湛技能,他的職業道路越走越順,從電工到電工班組長再到生產經理,如今月薪過萬元。
在廣東,越來越多勞動者把握“三項工程”帶來的機會與平臺,靠雙手找到開啟美好未來的“金鑰匙”。
作為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備選選手,從俄羅斯喀山世界技能大賽現場回來后,“00后”詹賢達就一直在為下一屆世賽沖刺。“‘三項工程’實施后,技能競賽越來越多。很多師兄師姐因為比賽成績好,還沒畢業就被企業預訂了,不愁就業。”詹賢達說。
對接需求 找準風口技能人才發光出彩
從技能大賽項目設置到廣東“三項工程”推進,都精準瞄準了產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發力。指引勞動者找準奮斗方向的同時,也為產業發展培育人才隊伍。
“一開始我對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完全沒有概念,只是在親朋好友的推薦下報讀?!笔讓萌珖殬I技能大賽砌筑項目廣東選手陳佳弟說。在廣州市建筑工程職業學校訓練的幾年里,他漸漸找到了感覺,練就了一身扎實的基本功,登上代表全國最高技能水平的舞臺。
陳佳弟的老師朱賢攀說,“最近幾年建筑行業興旺,很多建設項目都需要技術過硬的監工等方面的人員。我們這個專業的學生到畢業前大部分都已找好工作?!?/p>
不光是在建筑行業,多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正不斷擴大——僅在廣州和深圳,家政服務行業人員缺口就有100萬,專業家政人員常常供不應求;隨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也需要更多高素質的能工巧匠。
“三項工程”正是瞄準了這些產業的需求,讓廣東技能人才與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共成長。
“移動機器人項目實際上模擬的是現代倉儲、物流企業的工作內容。隨著電商產業迅速發展,物流行業‘機器換人’趨勢越來越明顯。可以說,這個專業方向的學生,就是為這類企業、這個行業‘量身定制’的?!眹悪C器人項目解說員陳衍說。
“現在我就從事機器人研發工作,月薪近3萬元?!睂τ诂F在的工作和收入,陳衍感到很滿意。找準風口,“三項工程”培育出的技能人才將大展身手。
擦亮品牌 “三項工程”成果走進大山高原
在本屆全國技能大賽中華絕技展區,粵東技師學院設置的粵菜師傅展示區人氣居高不下。“我們烹制的鹵鵝在現場不到1小時就全分完了。”展示區負責人說,很多省外觀眾尋味而來,爭相品嘗。
技能大賽的賽場,也是檢驗廣東“三項工程”成果的舞臺。在大賽數控銑(國賽精選)項目廣東選手范彪的工作區外,總是圍滿觀眾?!拔覀冊缇吐犝f這個小伙子水平不一般,特意過來看看他的發揮,也有企業想要挖他?!币幻麖墓枮I來的觀眾認為,“廣東技工”工程對培養優秀技工人才起到有效推動作用。
而在賽場之外,“三項工程”的影響力也逐漸走出省外,走進大山高原。通過導入省際扶貧協作,“三項工程”技能培訓已經幫助對口省區不少勞動者尤其是貧困勞動力實現了更高質量就業。省人社廳數據顯示,近年來廣東聯合中西部省區培養了“粵菜師傅”1.1萬人,培養家政服務人員3萬余名,我省技工院校累計招收對口幫扶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4萬名。
在西藏林芝經營著一間餐館的嘎瑪就從中受益?!皬V東游客越來越多,原來的菜單選擇太少了,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后來,聽說林芝市技工學校開辦了“粵菜師傅”免費培訓班,嘎瑪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經過20多天的培訓,他拿到了結業證書。如今,嘎瑪做的蒜蓉蒸排骨、廣州炒飯等經典粵菜很受顧客喜愛,生意越來越好。
林芝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粵菜師傅”培訓班對學員就業創業幫助很大。有80%的學員在培訓后找到了更好的工作,部分學員現在月薪過萬元。放眼全國,“三項工程”從“小切口”發力,正讓更多人實現就地、就近的“家門口”就業,帶來脫貧攻堅“大變化”。
南方日報記者 黃敘浩 肖文舸 實習生 李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