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悅
根據時間付費,從而獲得自習室座位使用權——近年來,付費自習室遍地開花。自習室每個座位配有儲物柜、插線孔和臺燈等設備,同時提供免費WiFi、熱水、咖啡等服務。
付費自習室收費并不便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付費自習室日均價格集中分布在20元以上,消費者對付費自習室的價格接受區間集中20元以下。事實上,大多數付費自習室在一、二線城市,每天需要花費50元到100元不等。
那為何不在家自習呢?
與其說考試黨是在花錢買空間,不如說是在買學習氛圍。24小時的沉浸學習,是居家無法做到的,更為難得的是“學友”陪伴——備考不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奮勇向前,便會少一些孤單與迷茫,這也是一種激勵與鼓舞。
還有一部分是為“它律”買單,即氪金式自律——花了大價錢自習,不學習錢就白花了,所以每分鐘都不能浪費,真可謂“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金錢”。為強迫自己學習進收費自習室,為早睡早起買監督服務,為健身辦私教會員卡……消費后用心疼錢的心態來逼迫自己自律,不自律就“肉疼”,是否也算另辟蹊徑呢?
從現狀來看,付費自習室功利性學習居多,學習并沒有被看作是一種“常態”,而是一項“大工程”,需要“開工”的時候才特地制造條件。要從付費自習室反思,學習應當是一種時刻進行的生活方式,要消除“只有在付費自習室才能學習”的心理障礙,功利性學習之外,要鍛煉不斷利用碎片時間廣泛涉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