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在汕頭市龍湖區,1.4萬多名75歲以上的長者家中,都安裝有一臺帶有遙控功能的遠程終端應急機。只要有援助需求,按下求助鍵,即可全天候呼叫志愿者上門提供服務。它就是龍湖區在粵東西北首創的長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務平臺——呼援通。
2013年,為應對轄區人口老齡化、獨居老人日漸增多的實際情況,龍湖區探索以政府全額出資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有資質的服務機構購買老年人遠程呼叫信息化服務,率先在粵東西北地區推行“呼援通”服務,為轄區老人提供24小時緊急呼援等服務。
一聲鈴響,有呼即援——這一創新服務得以落地,“鈴響之后”的快速執行最為關鍵。而呼援通所依托的,是一個由專職人員、社工和青年志愿者組成的青年團體。
在開展服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緊急救助遠遠不能滿足老人的需求,日常出行、修理電器等看似十分簡單的生活技能,老人們都難以獨自完成。
親身體會到高齡老人居家養老背后的諸多困難和需求后,工作人員主動把生活照料、健康監測、衛生保健、物業維修等也納入服務內容,并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動態調整,甚至拓展到法律支持、心理慰藉等領域。他們每個月都會向每一位服務對象打一次關懷電話,了解長者的身體狀況和最新需求。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只要長者需要的,我們都會上門服務?!?/p>
伴隨著服務內容的增加而增加的,還有呼援通的志愿者隊伍。樂于助人的理念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越來越多志愿者加入。目前,呼援通的志愿者隊伍已多達300多人,且來自社會各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根據各人特點專長,呼援通把他們整合為12個小分隊,并采取網格化管理的模式,對應開展各類公益服務項目。難能可貴的是,這群青年志愿者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
在服務城市長者的同時,呼援通還把公益助老的觸角延伸到轄區內農村的每個角落,拓寬養老服務內涵:堅持一月一次的上門探訪,借助社會資源和發動義工出錢出力,小到為孤寡長者提供物資救濟,大到為居住危房的長者翻修房子。
龍湖區也成為繼上海之后,全國第二個、廣東省內首個開展此項惠老公益安護保障行動的地區。項目實施以來,已有10宗火災被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緊急送院挽救生命11宗。
經過七年來不斷創新探索和擴展充實,如今呼援通平臺已集納18大類170項公益志愿服務內容。其采用“平臺+志愿者”模式開展公益服務,曾成功挽救282位高齡長者生命,為約30萬人次長者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收到的來自高齡長者的感謝信多達5200多封,獲得的從國家級到區級的榮譽稱號有33項。在當地,呼援通就是長者身邊的“生活110”“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南方日報記者 楊可 黃嘉鋒
日前,由汕頭市委政法委選送的社會治理創新項目《5000多封感謝信背后的別樣養老院》獲評“2020年廣東省社會治理十大創新項目”,并獲2020年廣東省“平安杯”社會治理創新大賽總決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