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省民進、農工分別召開提案情況通報會,介紹各自擬向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情況。
針對近年來中藥名方知識產權資源流失問題,農工黨廣東省委會擬提交提案建議,建立符合中醫藥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嶺南中藥名方(秘方)知識產權保護;民進廣東省委會則建議建立“灣區制造”品牌評價體系,推動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呼吁建立省中藥名方(秘方)資源庫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國內對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夠,一些珍貴傳統中藥名方(秘方)被國外搶先申請專利,知識產權資源流失較為嚴重。例如,牛黃清心丸是我國傳統中藥方,被外國搶注專利返銷中國市場;“救心丸”也是在我國經典方劑“六神丸”基礎上研發再返銷我國。
農工黨廣東省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8月,全球中藥(天然藥物)領域PCT共7154件,以美、歐、中、日、韓申請為主,中國僅占中藥(植物藥)領域PCT的10%。這與我國是中醫藥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
對此,農工黨廣東省委會擬向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交《關于推動嶺南中藥名方(秘方)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呼吁建立符合中醫藥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強嶺南中藥名方(秘方)知識產權保護。
具體建議包括:成立相關行業協會,具體開展中藥名方(秘方)的收集、整理及保護工作,建立“廣東省中藥名方(秘方)資源庫”,將寶貴的中藥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并及時加以妥善保管;組建中醫藥知識產權法律業務專家顧問團,為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法律支持,并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先行先試,開展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工作;建立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基金,用于鼓勵企業對中醫藥知識產權挖掘保護、鼓勵企業申請國際或國外專利以及支持中醫藥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訴訟等。
該《建議》還提出,可參考西藥一般只公開主料、不公開輔料的做法,審慎決策公開程度,在公開藥方、配比、工藝前進行知識產權評估。
將“灣區制造”打造成區域公共品牌
“廣東制造業規模總量按國家地區統計口徑可位列世界第五位,未來要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中心,企業品牌建設的需求不斷增加。”聚焦高質量發展,民進廣東省委會擬向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交《關于建立“灣區制造”品牌評價體系 推動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該提案分析指出,廣東是制造業大省,廣東品牌在家電、智能手機等諸多領域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不過,我國缺少與國際接軌的評價體系,品牌建設受制于國際評價壁壘。2019年“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我國上榜品牌只有40個,與我國經濟體量和制造業大國地位極不相稱。
提案建議,將現有“灣區制造”品牌評價項目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公共品牌,建立“灣區制造”品牌評價認證體系。公共品牌是指一個區域或一種類型產品,通過政府或權威機構認證,建立共有品牌,提高產品的分辨率和美譽度。國際知名公共品牌包括澳洲袋鼠標志、純羊毛標志、美國USDA有機認證標志等。
具體通過實施“灣區制造”“六個一”工程,建立“灣區制造”品牌評價體系,包括:一個“灣區制造”評定標準、一批“灣區制造”示范企業、一個“灣區制造”品牌項目庫、一批“灣區制造”國際對標工程、一個“灣區制造”國際合作平臺、一個“灣區制造”創新大獎。
同時,加強組織保障和政策扶持,如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灣區制造”證明商標海內外注冊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對獲得“灣區制造”認證的產品優先納入精品目錄,在政府采購、政府性投資及補助、國有企業投資等項目中優先考慮;為獲得“灣區制造”評定的企業爭取銀行授信等優惠政策;開展“灣區制造”品牌培育宣傳,推廣“灣區制造”品牌培育經驗,展示“灣區制造”品牌培育案例,引導更多企業參與等。
南方日報記者 占文平 通訊員 李學梅 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