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是科學有效統籌防疫的重要力量,而廣東目前面對疫情挑戰時,進一步發揮了依靠“科技賦能”推進科學決策、精準施策、精細治理的作用。
自5月21日發現首個感染者后,至6月3日24時,廣州市本輪新冠疫情累計報告77例感染者。根據對已經報告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廣州這輪疫情呈現局部區域聚集、家庭聚集的特點。盡快明確病例高度集中在某些高風險管控區域,這得益于廣州借助科技手段采取了一系列精準有效的防疫措施。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指出,這次的病毒株感染最大特點是新冠病毒核酸載量特別高,比去年的患者高出接近一倍。病情進展更快,平均只有3.2天??梢?,疫情防控的挑戰較大。
但是,從目前情況看,廣州在與病毒賽跑的短時間內,較為成功地將疫情控制在幾個特定的區域。與此同時,深圳、佛山等地的零星感染人員引起的疫情在當地防疫部門的努力下,也初步得到控制。
在疫情出現后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核酸檢測,查找感染者尤其是及時發現無癥狀感染者避免繼續傳播。廣州、深圳等地都擁有充足的核酸檢測試劑生產與核酸檢測能力,能夠在第一時間投入到防疫中。比如廣州企業達安基因提供核酸檢測試劑,金域醫學等提供更多的檢測設備,實現檢測全流程自動化、信息化。此外,廣州還出動“獵鷹號”移動方艙實驗室以及氣膜實驗室投入檢測使用,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收樣檢測。迅蟻科技則與金域醫學合作為服務醫療機構搭建空中即時物流專線,利用無人機運送采集樣本,讓實驗室與醫療機構間從“信息即時互聯”升級為“樣本即時互聯”,極大提升運輸時效。
疫情發生后,廣州并未采取全面封城措施,大部分居民的生活與學習基本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和沖擊。而之所以如此從容,是因為廣州充分利用健康碼(粵康碼)作為有效的手段進行疫情防控,把防疫對居民生活與經濟影響降到最低。也就是說,通過科技手段將曾經與風險地點或感染者有潛在接觸的人的健康碼變為黃色或紅色,通知其立即進行核酸檢測,及時而又精準地甄別風險。相對于物理城市封鎖,這種通過通訊技術建立起來的風險管控措施備受好評,既能做到有效防控,又避免“一刀切”的封城措施產生的恐慌和沖擊。
健康碼使用場景驟然增加,規模性的用戶訪問量對健康碼的功能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廣州緊急增加緩存服務器內存以及物理數據專線擴容,并組建了應急響應工作組,建立了7×24小時工作保障機制,對粵康碼運行過程進行監控,及時發現性能瓶頸和系統故障,確保平穩運行。
在重點區域管理方面,廣州荔灣區封閉管理區域人數超14萬人,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物資與醫療物資的供應,如何盡可能地避免接觸和感染做好物資供應工作是一個挑戰。廣州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集地,也包括多家自動駕駛企業。在政府的組織下,包括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億航、百度等企業派出無人車隊或無人機,為荔灣區封閉管理區域配送物資,保障封控區域居民的生活物資供應。采用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機進行大規模的物流配送,既能滿足居民需求、避免感染風險,又為科技企業提供真實的應用場景,有利于促進其技術進步。
此次疫情,既考驗了廣東的統籌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也檢驗了基層政府能否利用新科技手段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已經證明科技手段是科學有效統籌防疫的重要力量,而廣東目前面對疫情挑戰時,進一步發揮了依靠“科技賦能”推進科學決策、精準施策、精細治理的作用。當然,廣州、深圳等城市能夠充分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創新管理,也與當地雄厚的科技與產業基礎分不開的,這為維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