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家博物館、近300個展覽在線服務,吸引網友紛紛“打卡”;鄉村小學網絡素養支教活動開展5年來,覆蓋鄉村兒童逾10萬人;39個專項整治行動在全省開展,構建清朗“放心網”……
過去一年,廣東網絡文明建設在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重要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網絡文明建設工作,將網絡文明促進行動納入去年來部署開展的廣東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之一,并出臺了為期三年的《廣東省網絡文明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記者從廣東省委網信辦了解到,網絡文明促進行動開展一年來,廣東推出眾多優質網絡文化產品和網絡文明主題活動:開展兒童互聯網大會等品牌活動150多場次,開設專題專欄630多個,推出網絡文化精品280多部……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已然成為廣東的亮麗“網名”。
線上線下齊行動??
主題宣傳煥發網絡文化新活力
拔竹筍、喝工夫茶、包梔粽……主持人帶著村民,與全國網友一同體驗鄉村生活之美。這是“2020網絡中國節”直播走進潮州水坑村的一幕。
近一年來,廣東統籌全省網上宣傳力量,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主題線上宣傳中積極行動,與線下活動同頻共振,貢獻力量。
廣東策劃開展“戰大疫、獻大愛”等活動,組織重點互聯網企業、省級網絡社會組織,強化“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宣傳引導和復工復產防疫知識普及。廣東舉辦“戰疫沖在前、脫貧我爭先”“大V看小康·幸福廣東”等系列主題采風活動,充分調動互聯網企業、網絡社會組織、網站平臺及廣大互聯網從業者,大力宣傳全省各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工作的成效。
疫情讓博物館大門暫時關閉,廣東則打開了“云端”入口。“云游博物館”抗疫直播項目上線,先后走進廣東省博物館、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等五家博物館。線上活動“不打烊”,廣東讓網絡文化培育煥發新活力。
在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中,廣東實施紅色文化網上活化項目,推動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區景點與“互聯網+”有機結合,建設各類網上展館,利用短視頻、VR、有聲圖書館等新媒體方式講好紅色故事。
盤活資源聚合力??
“互聯網+公益”服務經濟民生
公益聚合力,網上有大愛。僅一周時間,累計捐款超過17億元。去年,廣東發動全省互聯網企業、網絡社會組織黨組織開展公益捐贈助力復工復產。
以互聯網之手盤活資源,廣東網絡公益活動圈層不斷擴大。
省委網信辦指導省互聯網業聯合會開展“脫貧攻堅——廣東互聯網企業在行動”結對幫扶活動,為13個貧困村捐贈物資逾250萬元,引導網民和互聯網企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廣東打造“南粵大愛 網結同心”網絡公益品牌,兩年來共征集232組網絡公益項目和團隊。目前,“廣東網絡公益圈”形成,互聯網企業代表、公益名人、奧運冠軍等各界代表共同發起公益呼吁,營造全網公益、全民公益的良好氛圍。
華南師范大學“紫荊云陪伴”志愿服務團隊開展云支教,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西部地區、粵西貧困戶家庭中小學生提供一對一云輔導,累計輔導時長超5000小時,覆蓋1萬人次。江門舉辦“我為駐點村代言”網絡公益助農活動,10名駐村書記推介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文化……“互聯網+公益”深入城鄉,廣東讓全面小康看得見、摸得著。
創新網絡素養教育??
支教行動逾10萬鄉村兒童受益
如何以互聯網的力量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保繌V東創新開展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全國首套進入地方課程的《網絡素養》教材(中學和小學版)正是抓手之一。
城鄉兒童手拉手,網絡素養教育路上一個也不能少。2016年起,廣東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啟動鄉村小學網絡素養支教活動“E成長計劃”。5年來,專業志愿導師與兒童小講師到鄉村學校,培養傳播分享網絡安全和素養知識,并培養“鄉村小講師”。目前,清遠、韶關、貴州、四川、廣西等省內外各地都有他們的腳印,受益鄉村兒童10多萬人。
廣東還依托“百千萬”三年行動計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向全省中小學骨干教師開展網絡安全素養培訓。目前已覆蓋全省近2萬所中小學、幼兒園,近3萬名骨干教師。
發掘南粵好網民??
讓好榜樣“大V”帶動正能量
760多場主題活動、28個特色品牌、32個傳播矩陣、40個榜樣典型、超1800萬人次參與“南粵好網民”故事征集投票……
近年來,廣東通過好網民陣地建設、引領大V參與好網民建設等手段,讓“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在廣東大地落地生根,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
發掘南粵好網民,廣東讓好榜樣帶動正能量——通過開展“匯聚南粵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系列活動,帶動網民、教育網民。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活動點擊量超1億人次。“尋找廣東十大職工好網民”活動發掘廣東工會網絡工作的創新案例,好網民風采盡顯;組建“辟謠特工隊”,成為覆蓋多領域的“謠言粉碎機”……
重拳整治網絡亂象,廣東構建清朗“放心網”——近一年來,“粵·清朗”“粵·守護”等39個專項整治行動在全省開展,依法約談、暫停更新、關停違法違規網站、APP近730家,處置有害信息400萬條次。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姚昱旸
記者 謝慶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