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步行?公交、地鐵?上班通勤耗時多久?通勤路上如何打發時間?在廣州這樣一個高效率、快節奏的城市里,年輕而充滿活力的上班族通勤狀態如何?南都民調中心于2021年8月26日至8月31日發起相關調查,并于近日發布《廣州青年上班族通勤狀況調查報告(2021)》。
報告顯示,本次調查中廣州的受訪青年上班族以80后和90后為主;大家的通勤情況各不相同,八成半受訪者在廣州市內上下班,近一成半受訪者需跨城通勤。在各種通勤方式中,超七成受訪者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上下班,多數受訪者上下班單程用時在45分鐘內;區內通勤在5公里內較多,跨城通勤則多在15公里內;每月通勤費用里,有六成受訪者支出在400元內,以自駕或乘坐出租車、網約車為主的受訪者費用多在2000元內;在通勤途中,超四成受訪者喜歡刷微信抖音、聽音樂等來打發時間,但公眾的通勤幸福感普遍偏低,超六成受訪者希望能縮短通勤時間。
基本情況:
八成半受訪者在市內通勤
每天在廣州來回穿梭的青年上班族,通勤情況怎么樣?結果顯示,86.25%的受訪者在廣州居住及上班,其中74.62%的受訪者跨區通勤,25.38%區內通勤。而跨城通勤的受訪者占13.84%;廣州居住,周邊城市上班的受訪者占8.46%,周邊城市居住、廣州上班的占5.29%;從不同性別來看,男性受訪者跨城通勤的情況更明顯,比例是62.30%,比女性受訪者高出一半。
廣州人邵先生是跨城通勤的一分子。多年前在佛山平洲買了房子,將芳村的舊房賣掉后便長居平洲。由于邵先生的工作地在白云公園附近,他每天自駕通勤單程至少需要1小時,“環城高速太塞車,不想遲到的話,每天早上6點多就要出門,避開高峰期后,一般8點左右能到辦公室。如果遲十幾分鐘出門就會導致晚一個小時到。”他說,經歷過時間最長的一次通勤,來回花了4小時。
通勤方式:
七成受訪者選擇公共交通
有人在市內上下班,有人要跨城通勤,大家會選擇哪些出行方式?調查結果顯示,乘坐地鐵或其他軌道交通(47.28%)、公交車(30.51%),自行車或電單車等(26.44%)是最常見的通勤方式。
據廣州地鐵2020年年報數據顯示,廣州地鐵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總量的57.00%,2020年日均客流量最大的是二號線(92.98萬人次),緊隨其后的是三號線(91.92萬人次)、五號線(85.76萬人次)。從廣州地鐵車站來看,2020年日均客運量排名前十的車站中,體育西路站位居首位,日均客流量高達38.34萬人次。可見,廣州青年上班族依賴地鐵通勤的情況明顯。
單一的出行方式代表著部分上班族的通勤日常。但實際上,有不少上班族雖然依靠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但并不能一站直達單位或住處,不少上班族需要結合多種方式,比如有些需要兩頭步行,有些需要地鐵轉公交或者公交轉地鐵,有些需要私家車轉地鐵,甚至還需要共享單車或搭客三輪車擺渡接駁,通勤方式多樣化,通勤時間也會相對延長。
家住番禺,越秀上班的受訪者張女士說,她每天乘坐公交車上班,從起點站上車,有位置坐,不用換乘,但耗時較久,“坐公交車單程至少需要1個半小時,我一般會在車上工作。”但下班就選擇另一種通勤方案,“我會先坐3站公交車,然后換乘地鐵坐8個站,再騎共享單車到家,順利的話單程大概需要1小時?!?/p>
通勤距離:
五成受訪者不超10公里
無論是市內還是跨城通勤,青年上班族每天都要跨越一條“鴻溝”。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廣州市的平均通勤距離為8.7公里。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五成半受訪者的通勤距離不超過10公里,其中22.81%的受訪者表示每天單程的上班通勤距離在5公里內。但另一方面,有9.27%的受訪者通勤距離超過30公里。進一步交互分析發現,區內通勤距離以5公里內為主,占43.80%;跨區通勤以10公里內為主,占20.10%;而跨城通勤則在15公里內較多,占27.50%。
通勤時間:
單程用時多在45分鐘內
奔波在上下班路上,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從通勤方式來看,乘坐地鐵或其他軌道交通的單程通勤時間在30-45分鐘,占50.00%;乘坐公交車的單程通勤時間以30-45分鐘為主,占54.96%??偟膩碚f,多數受訪者的單程通勤時間在45分鐘內。
一位80后受訪女士反映,她每天單程通勤距離是8.2公里,不跨區,自駕30分鐘內可到達。但單位很快將取消停車位,“我如果乘坐公交車上班,需要轉車,候車時間非常不固定,總的通勤時間至少要1小時20分鐘,路途周折?!?/p>
通勤費用:
六成人每月支出400元內
每月的通勤支出多少?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受訪者每月上下班的花費在400元內,近三成在401-1000元內。交互居住上班的情況發現,市內通勤的受訪者每月支出多在400元內,跨城通勤的費用則更多在601-800元。
從不同的通勤方式來看,受訪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成本明顯低于其他通勤方式。乘坐地鐵、公交車為主的受訪者每月通勤費用在400元內,兩者比例均在75.00%以上;而每月以自駕、乘坐出租車或網約車為主的受訪者,通勤費用在801-2000元之間,兩者占比均接近40.00%。有不少受訪車主反映,每月自駕的通勤費用約在2000元內,包括油費、停車費等。
不過也有通勤費用支出較少的情況。95后的小劉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天河區居住及上班,“我上下班基本不怎么花錢,從家里走路15分鐘就可以到辦公室;夏天太熱不走路的話,坐地鐵一個站就到了?!?/p>
通勤路上:
刷微信抖音聽音樂
通勤途中,大家怎么打發時間?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喜歡通過刷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47.13%)、聽音樂(46.37%)、看新聞(33.69%)來打發時間。
從不同年齡段來看,80后受訪者更喜歡在通勤途中看新聞,占比45.29%;而90后選擇刷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的比例更高,為56.01%。
通勤幸福感:
希望縮短通勤距離和時間
雖然上班途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打發時間,但大家的通勤幸福感卻不算太高。調查發現,超六成受訪者的通勤幸福感為一般或偏低,僅三成受訪者認為自己通勤幸福感高。
交互通勤方式發現,乘坐地鐵或其他軌道交通、公交車等公共交通的受訪者,其通勤幸福感普遍低于以私家車、出租車或網約車通勤為主的受訪者。90后任女士提到,坐網約車舒適感較高,但在路面上會塞車,通勤時間較難把握;坐地鐵太擠,每次要等兩三趟才擠得上,但比較準時。
中心城區不再是唯一的通勤擁堵點。廣州地鐵曾梳理了線網早高峰擁擠區段,發現二十一號線從大觀南路往天河智慧城區間,在工作日早上8:30-9:00也出現了高峰客流。以天河智慧城為例,將培育網易城、數字農業產業等五大智慧產業集群,眾多高科技企業紛紛落戶天河東北部,市中心周邊區域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人隨產業走,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年輕上班族的通勤趨勢也隨之變化。
貢獻GDP的青年上班族,認為哪些因素會影響通勤幸福感?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受訪者反映居住地到工作地距離是首要影響因素;其次是人流擁擠程度,比例超四成半。有受訪者吐槽說,“有很多次想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但周邊太貴租不起,只能每天擠地鐵,沒辦法?!?/p>
如何提高上下班通勤幸福感?超六成受訪者希望縮短通勤時間,五成受訪者希望縮短通勤距離,超四成受訪者希望疏通路面擁堵。
綜合本次調查結果可見,廣州青年上班族主要依賴公共交通上下班,跨城通勤者更傾向于自駕。面對調查中受訪者反映部分地鐵線路、公交車班次較少的情況,大家希望在高峰期增加班次,或增設如約巴士服務等,也有受訪者希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跨江大橋等道路上設有自行車專用道、非機動車車道;車主更希望通勤途中的紅綠燈等候時長、非機動車規范管理等問題得到改善。
調查概述
南都民調中心于2021年8月26日至8月31日展開本項調查,受訪對象為青年上班族群體,通過網絡問卷、線下攔截訪問相結合的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662份,其中男性受訪者占52.27%,女性受訪者占47.73%。本次調查的青年上班族主要集中在80后和90后,比例分別是38.88%和57.10%,00后占4.68%。從月收入來看,5001-8000元的比例最多,為27.19%,其次是8001-10000元,占19.49%。從身份來看,企業員工占比最大,為52.27%,其次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人員,占19.03%。
社會調查與公共輿情研究課題 社會群體與公眾心理研究
項目出品:南都民調中心
項目監制:謝斌 張純
項目主持:文軼然
項目執行:南都研究員 麥潔瑩 文軼然 李偉鋒 沈紅媛 謝小清
支持平臺:南方都市報官方微信公眾號 咩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