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仔鎮金星村排仔組利用拆舊廢棄物建起了活動廣場。 通訊員供圖
南方網訊 近年來,韶關市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整治省際廊道沿線村莊,開展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同時在全省率先實施鄉鎮(鎮街)整治提升“139”行動計劃(1個規劃、3項整治、9項基礎工程),推動生態宜居城鄉建設不斷呈現新面貌,不少村莊成了“網紅打卡地”。
2019年12月27日,韶關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并組織開展美麗鄉村行采訪采風活動中,筆者走進韶關翁源縣“蘭鄉古韻”廊道,感受美麗鄉村建設和鄉鎮(鎮街)整治提升帶來的巨大改變。
65萬余間破舊泥磚房被拆除
幾年前大片的泥磚房已經從村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籃球場、寫滿村民對未來生活美好期待的“鄉愁墻”,拆舊拆出的青磚、瓦片、木材成了新廣場里的點綴。
近年來,韶關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進“應拆盡拆”和拆后建設工作。該市納入規劃的自然村11377個,已有79.82%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共拆除破舊泥磚房約65.6萬間。韶關還同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平整拆后土地,組織植綠復種和柵欄圈圍,拓展綠化空間;合理利用拆舊廢棄物,妥善處理好木材、青磚、瓦片、石料的利用工作。
韶關大力加強拆后空間利用。加強村莊規劃和新建住房管控,深化村莊規劃編制及調整,將拆后的土地優先完善農村公共設施建設,提高村莊人居環境質量;提升拆后土地綜合效益,將拆舊復墾與增減掛鉤、墾造水田、生態修復等政策相結合,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對整村保存完整且有旅游開發價值的泥磚房,在妥善修復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利用,打造鄉村旅游新亮點。
20個試點鎮完成提升整治
在翁源壩仔鎮,曾經雜草叢生的河道兩岸,如今成了1.6公里長的濱河綠道,串聯起了文化廣場和文體廣場。壩仔鎮依山傍水打造的文化廣場,綠道、景墻、花基花帶錯落分布在步道兩旁,很難想象這里曾垃圾滿地、雜草叢生。
壩仔鎮是韶關市鄉鎮(鎮街)提升計劃的第一批20個試點鎮之一。目前20個試點鎮均已按要求完成了提升整治的任務。樂昌市、南雄市引入多方社會力量參與鄉鎮整治提升建設,有效推進鎮區整治提升;仁化縣城口鎮依托紅色文化背景,打造紅色旅游小鎮,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通過示范引領,2019年6月份韶關市又啟動了第二批30個鄉鎮的整治提升工作。
接下來,韶關市將繼續抓好已建成的20個試點鎮長效管理,探索建立“一套機制、一個機構、一支隊伍”的“三個一”鎮街長效管護體系,保障設施建成后能得到有效管護,切實鞏固好已取得的工作成果;繼續因地制宜,追求實效,奮力推動城鄉高質量發展。
6個方面改造“蘭鄉古韻”廊道
沿著省道S245(六壩線),從壩仔鎮前往江尾鎮,一路風景如畫。白墻青瓦的民居和良田里的多樣農產品遍布點綴其中。鄉道全部實現硬底化,已然沒有了數年前塵土飄揚的景象。
沿線的藍河村,一個兩米寬的茶壺矗立在文化廣場上,與當地的茶葉產業遙相呼應;在良星村,步道旁種上了各色品種的蘭花。
這條串起了官渡、江尾、壩仔3鎮15個行政村的“蘭鄉古韻”廊道,通過六壩線沿線提升和村莊整治工程,從建筑民居、美麗庭院、村莊綠化、道路交通、標識系統、村莊亮化6方面入手,逐一進行改造提升,實現了顏值大提升。在2019年首屆“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評比活動中,翁源縣蘭鄉古韻廊線成功入選了“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之一。
以“蘭鄉古韻”廊線為代表,韶關重點廊道沿線村莊整治取得了重大進展。此外,韶關市正著力開展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主要涉及33個行政村、330個自然村。目前,全市7個縣(市)已全面啟動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工程建設項目。截至目前,韶關市已創建了干凈整潔村646個、美麗宜居村107個、特色精品村27個。
下一步,韶關將進一步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創建,提升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和省定貧困村創建水平,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點上示范向面上推開,繼續深入推進鄉鎮(鎮街)整治提升“139”行動計劃,力爭為全省鄉鎮(鎮街)提升提供韶關經驗。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范永敬 記者 潘俊宇 通訊員 沈明禮 蔡仁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