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元宵節,一架東方航空737客機當天清晨從廣州空機飛往印尼巴厘島。飛機接上滯留當地的61名湖北籍旅客后,執行MU799航班前往武漢,19:42順利抵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印尼地區飛武漢的首架包機。
本次執行包機任務的4名飛行員、8名客艙乘務員和1名機務維護人員均為黨員,他們全程穿戴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手套等執行了此次任務。執行這樣特殊的航班和往常有何不同?10日,機長莫朝輝、副駕駛劉加昆、乘務長梁婷燕、乘務長劉博杰、空保組長羅春亮作為機組代表接受了金羊網記者專訪。
問題1:接到包機任務后,第一時間的感受是什么?
莫朝輝:其實疫情來的時候,我已經意識到了可能會執行這樣的任務,所以我們提前成立了一個“粵鷹突擊隊”。接到包機任務后,我們飛行部立刻開了微信會,初步確定了機組成員。作為一名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我執行這樣的任務責無旁貸,所以主動請命。
梁婷燕:知道有這個包機任務,是在公司的先鋒黨員群看到的通知。我沒多想,第一時間就報名了。說實話,報完名心里還很忐忑,擔心自己選不上。
問題2:本次包機任務和以往的包機任務最大的不一樣是什么?
莫朝輝:這個航線最大的難點是航程非常長,廣州飛巴厘島5個小時,巴厘島飛武漢5個半小時,再加上從武漢回廣州,單套機組無法保障,最終確定了一個四人機組。四個人都是“粵鷹突擊隊”的成員,技術和應急能力都非常強。另外,這是我第一次穿著防護服、穿著紙尿褲開飛機,操縱方面沒太受影響,但要給自己做一些心理上的輔導。
羅春亮:這次包機,我們除了平時要做的保護駕駛艙安全和客艙安全等工作外,還要配合醫生工作。上飛機前,我們要配合醫生和乘務組對旅客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飛機上和醫院一樣設置了清潔區(機組成員區)、潛污染區(過渡區)和污染區(旅客區),為避免交叉感染,我們要守在污染區和潛污染區之間的通道,五個多小時的航程一動都沒動過。另外就是十幾個小時一直穿著悶熱不透氣的防護服,巴厘島氣溫比較炎熱,我們全身都濕透了。
梁婷燕:上飛機前,我們要給旅客排查體溫。有些旅客滯留時間很長,回家的心情特別急切。因為巴厘島氣溫特別高,有些旅客體溫也偏高,反復測了三四次才降到正常體溫。不過旅客都比較配合。
問題3:穿著防護服執行航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劉加昆:兩次包機接回武漢同胞的任務,包括第一次廣州-胡志明-武漢-廣州的航班和這次,我都參加了。第一次的時候很意外,沒有想到穿著防護服竟然會真的這么難受;第二次我本來覺得有經驗后會輕松一些,但因為第二次航程時間更長,一點也沒覺得輕松。這兩次和醫生一起執行任務,其實我發現,他們來協助我們公司做這樣一個任務,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像做一個課余作業一樣,他們真正在醫院工作的時候,比在飛機上要難太多太多了。
梁婷燕:我們不止穿了防護服,還戴著口罩、防護鏡等裝備,穿好之后要12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回到廣州后,摘下來看到同事臉上全都是印子。脫防護服的時候,我就覺得醫護人員真不容易。
莫朝輝:下飛機的時候,我是第一個脫防護服的。沒想到脫防護服也這么難,脫的過程中一直被醫生提點哪里哪里不對。我自詡是飛行方面的專家,這下真的感受到了“各行如隔山”是什么滋味。飛這一趟下來,我很佩服一線醫護人員,每天穿著這樣的防護服,還要做那么多工作。
問題4:元宵節將這么多武漢旅客送回家之后,回到廣州,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劉加昆:第一次執行包機任務的時候,其實我是全程瞞著家里的,回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回家,趕緊洗個澡、喝口水。結果家里人從新聞里看到我了。第二次再飛的時候,我就告訴了他們,落地之后第一個想法就是先給家里報平安。
羅春亮:下了飛機最想做的事就是喝口水,十幾個小時沒喝水,感覺水特別甜。
劉博杰:從武漢回廣州的飛機上,我們就討論了怎么脫防護服,脫下來真是如釋重負。當時覺得能喝口水,去個洗手間就覺得特別滿足。
問題5:有什么想對旅客說的?
莫朝輝:我這次做了一個特別的機長廣播,一是給旅客們信心,告訴大家黨和國家面對疫情肯定是有辦法的;二是在元宵佳節祝大家闔家團圓,其實這也是我們作為民航人的心愿;三是和大家做了一個約定——期待著不久的將來,能和旅客們在武漢櫻花盛開的時節里相會。
劉加昆:旅客這方面我有一個自己的小故事。第一次執行胡志明包機航班的時候,飛機上有我一個私人朋友,但我當時并不知道。后來我們有一次聊天,說起他剛從越南回來,才知道是坐的我這班包機。他說,當時他已經在越南滯留幾天了,很害怕,家人也很擔心。其實我們跟旅客接觸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因為要盡量避免交叉傳染。但是我從我這個朋友身上覺得,無論多么辛苦,能夠讓滯留海外的旅客回家跟家人團聚,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