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全基準利率體系進程,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12月4日,中國進出口銀行發行2020年第一期浮動利率金融債券(以DR007為基準),標志著國內首只掛鉤“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債券回購利率”(DR)的浮息債正式面世。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以DR為基準的浮息債面世,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市場利率曲線,增加以DR為計價的金融資產供給,有助于市場機構更多地參與相關交易,最終有利于提升貨幣政策傳導和基礎利率機制的效率,進而有利于提升貨幣市場利率向債券市場的傳導效率,最終有利于健全基準利率體系。
8月底,央行發布《參與國際基準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白皮書,提出以培育DR為重點、健全中國基準利率和市場化利率體系的思路和方案。
央行表示,下階段央行等相關部門將通過創新和擴大DR在浮息債、浮息同業存單等金融產品中的運用,將其打造為中國貨幣政策調控和金融市場定價的關鍵性參考指標;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發行掛鉤DR及相關利率的浮息債。
“如今,以DR為基準的浮息債已經面世,接下來就看央行等相關部門何時發布掛鉤DR作為基準利率的浮息同業存單等金融產品?!币患覈写笮豌y行債券交易部門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當前多家銀行正著手研發上述浮息同業存單等金融產品同時,向相關部門提交建議,包括優化發行流程手續、減免交易費用、加快利率互換等風險對沖衍生品工具等,進一步促進DR在金融市場的應用范疇與市場接受度,從而加快利率市場化與基準利率體系健全進程。
利率傳導機制“形成”
所謂DR,主要是指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間以利率債為質押形成的回購加權平均利率,隨著近年掛鉤DR的金融交易規模迅速增長,如今它儼然成為反映銀行體系流動性松緊變化的“晴雨表”。
央行發布的《參與國際基準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國基準利率體系》白皮書指出,由于DR最能充分體現銀行體系流動性狀況和融資利率水平,市場認可度較高,且與國際上新基準利率RFRs(無風險基準利率)最為接近,未來要重點通過創新和擴大DR在金融產品中的運用,將其打造成為中國貨幣政策調控和金融市場定價的關鍵性參考指標。
這無形間奠定了DR在健全中國基準利率與市場化利率進程的重要作用。
為了創新和擴大DR在金融產品中的運用,并將其打造成為中國貨幣政策調控和金融市場定價的關鍵性參考指標,央行表示將采取五大步驟——首先,鼓勵發行以DR及相關利率為參考的浮息債;其次,推動以FDR(DR的定盤利率)為浮動端參考的利率互換交易;第三,鼓勵金融機構參考DR開展同業業務;第四,鼓勵國際組織以DR作為人民幣計息基準;第五,研究構建基于短端DR的期限利率。
“如今以DR為基準的浮息債面世,標志著央行相關部門已完成了第一步。”上述國有大型銀行債券交易部門業務主管向記者指出。不過,要推進以FDR為浮動端參考的利率互換交易,還需掛鉤DR及相關利率的浮息債、浮息同業存單的數量與規模雙雙大幅增長,從而吸引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開展以FDR為基準的各類對沖利率風險交易。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中國已推出以FDR為浮動端參考利率的利率互換產品,發展進程卻相對較慢。究其原因,一是DR應用范圍不夠廣泛,導致不少金融機構沒有很強意愿研究以DR為基準的利率互換等衍生品交易對沖利率波動風險,二是多數金融機構仍習慣以SHIBOR為基準開展利率互換等衍生品交易,無形間壓縮了DR的衍生品交易拓展空間。
“事實上,盡管SHIBOR屬于國內金融市場認可度較高、應用較廣泛的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之一,但它以報價制為基準,未必能真實客觀反映金融市場的實際資金拆借利率變化趨勢?!彼硎?。相比而言,DR能有效降低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和抵押品質量對利率定價的擾動,以及更有效反映銀行體系流動性松緊狀況,對培育市場基準利率有著積極作用。
在一家國內大型私募基金固定收益部門合伙人看來,隨著首只以DR為基準的浮息債面世,不排除相關部門未來會加快相關債券的發行步伐,以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掛鉤DR的金融產品交易。
記者多方了解到,這需要相關部門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比如相關部門需雙管齊下,一是適度簡化審批流程,提供優化受理的綠色通道,降低發行托管費用等方式,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發行掛鉤DR及相關利率的浮息;二是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開發多元化的相關利率互換產品,通過衍生品交易發現并驗證DR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同時,也為發行DR浮息債提供配套的利率風險對沖工具,滿足DR浮息債發行與投資機構利率風險管控的需要。
他表示,首款以DR為基準的浮息債的面世,正驅動金融機構加快相關衍生品的研發進程,從而令政策利率傳導至市場利率,再傳導至債券利率的傳導機制進一步強化,對債券市場長遠良性穩健發展有著不小的促進作用。
短期難以傳導至負債端
盡管DR為基準的浮息債面世有助于政策利率-市場利率-債券利率的傳導效率提升,但它要進一步傳導至銀行負債端成本變化,以及驅動銀行以DR為基準開展同業拆借、同業存款等業務,仍需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
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部門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此前他們曾對部分大額存單儲戶做了市場調研,發現絕大多數儲戶對浮動利率存款產品的接受度仍然偏低,甚至不少儲戶坦言自己只愿接受固定利率類存款產品。
在他看來,這意味著銀行要推廣DR為基準的存款類產品,仍需格外謹慎。
“我們理財部門已認購了部分進出口銀行所發行的掛鉤DR浮息債,但他們仍會打包成固定利率類結構性存款產品向儲戶推介。”他告訴記者。這背后,是銀行理財部門與自營部門做了一筆利率互換交易,即將 DR浮動利率“互換”成一個固定利率,由自營部門承擔DR浮動利率波動風險同時,通過其他衍生品對沖這項風險。
一家銀行同業業務部門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當前銀行之間的同業業務對浮動利率產品的接受度也不高。當前銀行間同業業務依然以固定利率為主,浮動利率類同業存單的市場份額不到1%。究其原因,一是不少銀行缺乏對沖利率波動風險的衍生品工具與風控管理經驗,二是很多銀行的同業業務資金來源主要是儲戶資金,既然多數儲戶都愿接受固定利率,銀行自然也希望同業業務以固定利率為主,從而壓低“不必要”的利率風險。
為了推動以DR為基準的同業業務發展,央行等相關部門打算多管齊下,一是未來將適時擴大浮動利率同業存單選擇定價基準的范圍,由僅限于SHIBOR擴大至DR及相關利率,二是若有必要,還可在發行計劃備案、交易費用減免、相關評估考核等方面,對金融機構發行和交易參考DR及相關利率的浮動利率同業存單給予適當激勵。此外,相關部門還計劃積極鼓勵金融機構參考DR開展同業拆借、同業存款等同業業務。
“若DR在浮息同業存單的應用范疇持續擴大,央行一系列價格型調控工具向銀行負債端成本的傳導效率將會變得更高,由此帶來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持續深化?!鄙鲜龉煞葜沏y行零售部門業務主管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 陳植 上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