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部分休耕的田地會用水淹沒,使溝渠里養殖的稻田魚能夠上田,還能防止田地雜草叢生?!薄拔覀冊谀沁叺穆飞戏N植了香根草,它會散發化學物質吸引螟蟲,能有效降低對水稻的危害。”“現在我們這里一年四季都找不到空閑田,冬季農業的效益比其他時間還要好?!薄?/p>
在惠州田間地頭,冬天依然勃勃生機,部分休耕的田地灌滿了水,稻花魚在田間生長,等待著下一次春耕的到來。種植著各式蔬菜的田地里,機械化的灌溉設備不知疲倦地運轉著。整齊的“三面光”灌渠,平整的機耕路,展現出一幅如詩如畫的田園風景圖。
而像這樣的農田,在惠州共有120萬畝,全省已建成2352萬畝,它們就是高標準農田,廣東把“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評價、統一上圖入庫”抓實抓落地,有力推動全省農田建設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讓廣東的農田“顏值”和“內涵”都得到提升,2019年廣東按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且成效顯著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高“顏值”??
田園面貌煥然一新
在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的廣東海納現代農業生態園萬盧基地,干凈的水泥道路兩邊是成片平整的農田?!斑@些都是從農戶手中流轉過來的土地,整個一片,能形成規模?!惫矩撠熑耸Y耀智表示。
在基地中間位置,水衫筆直地挺立在道路兩邊,田埂上點綴著各式各樣的花朵,向日葵開得正盛,毗鄰的田地是一片綠油油的梅菜,灌滿水的休耕田倒映著蔚藍的天空,呈現出一幅充滿生機活力的南方農田畫卷。
萬盧基地是一個縮影,廣東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打造灌溉溝渠硬底化,加強溝渠日常養護;修繕機耕道路,著力解決農機下田作業“最后一里路”問題。通過田間道、生產路、下田坡道、過田坡道等建設,讓農田“顏值”變靚。
“之前這里都是泥石路,農機經過的時候很容易陷在路里面?!痹谌f盧基地,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指著眼前的農田說。
“現在都基本硬底化了?!鄙鲜鲐撠熑苏f,道路和田地之間還設置了農機下田硬底化,方便農機進出田地,降低溝渠被壓壞的風險。同時,對于農業技術的研發也使得環境污染得到了改善,太陽能防蟲燈、生物防治、有機肥料等各項措施,減少農藥使用,使田園面貌煥然一新。
高收益??
產值、地力雙提高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給惠州田園帶來了高“顏值”,更帶來了高收益。
通過土地整治,完善水利設施,惠州博羅縣石灣鎮的農田灌排系統和道路系統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由約0.4提高到0.7以上,農作物產量有較大幅度地提高,原有耕地每年增加凈收益64.37萬元。
戴上斗笠,拿起鋤頭,博羅石灣鎮白沙村的農戶周哥正在田里耕作,將一棵棵番茄苗種到挖好的泥坑里。灌溉溝渠的建成,使耕種用水更加便利了?!八际菑纳厦娉檫^來的。”周哥指著遠處,隔壁福田鎮聯和水庫的水通過溝渠能直接經過周哥的二十多畝田地。
“前期工作我們做規劃時直接對接村小組,既考慮到項目的特點,也考慮到農村的需求?!辈┝_縣農業農村局黃茂良說,如此以來,高標準農田建設真正能最大程度地為百姓服務。
位于博羅石灣鎮鐵廠村的惠州伴永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基地,成片的馬鈴薯綠油油?!案邩藴兽r田建設把溝渠修建好,這降低了我們的種植成本。”公司總經理謝永佳一邊算著賬一邊說,建之前公司使用水泵抽水灌溉,現在可以直接放水通過溝渠引入田地,每畝成本年均降低約100元。
同時也提升了農作物的產值,惠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前段時間的寒潮到來時,如果不是高標準農田,很難引水保暖,馬鈴薯也就很容易被凍傷,產值必然受到損失。
除了農戶個體和合作社,惠州創新性地采取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的方式,引進新型主體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食生產企業流轉土地進行投入建設和建后管護,激活農田價值。
如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從2019年開始實施稻田立體種養技術,將水稻種植和水產養殖相結合,利用水產、畜禽(魚、小龍蝦、鴨等水生動物)在稻田的取食等活動,在減輕草害和病蟲害的同時,減少除草劑、化學農藥、化學肥料的使用,做到綠色水稻種植,實現水稻的優質優價,并獲得額外的養殖收入。同時,因為高“顏值”的環境,全年吸引觀光休閑、研學的游客共10萬人次,總收入100萬元,綜合經濟效益實現每畝產值過萬元。
同時,不論是合作社還是企業,都積極采取各種方法提升地力。謝永佳的種植基地,在收割之后將稻草全部割碎,然后進行填埋,以秸稈還田的方式改良土地質量,海納則注重有機肥料的使用,冬天在休耕田地里灑下有機肥使其自行發酵,到了春耕時期僅需整平土地便可耕種。
“破瓶頸”??
高標準農田建設需進一步提質增效
當前,惠州全市耕地還是以中低產田為主,高產田約占30%,地力改善將成為接下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中之重。
“地力的提升是一項長期任務?!被葜菔修r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科科長宋建龍表示,接下來惠州將爭取整體資金,通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措施提高耕地地力和提升土壤質量。引進適合惠州地力提升的方式方法,在試點取得成效之后以點帶面,向全市推廣這一模式,從而達到全市地力提升的目的。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通知》也明確,提高耕地質量,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開展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等工作,促進耕地資源永續利用。將土壤改良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集成推廣調酸控酸等土壤改良技術模式,建立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區,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耕地質量等級。支持在高標準農田開展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等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措施,加快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指導督促耕地使用者合理使用肥料、土壤調理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農藥、農用薄膜等農業投入品,及時清理、回收農用薄膜等廢棄物。健全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墾造水田項目區和其他有代表性的地塊建設耕地質量監測點,對耕地質量和耕地利用情況實行長期監測。
此外,還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情況,日常管護工作難以落實,經常出現設施損毀得不到修復,這是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的一大難題。
對此,宋建龍建議,高標準農田建設需要進行體制改造,實行更高標準的農田建設。各縣區也要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建立起相應的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投入必要的管護資金,力爭取得一定工作成效,形成一個良好的建、管并重的新局面。同時,按照“先易后難”的工作原則,當前我省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到了最后一公里階段,新建項目區大多是偏遠、零碎、交通不便、地處山區的耕地,項目落地難度大,高標準農田建設需進一步創新突破,讓鄉鎮邊緣地區也能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
策論
賦予高標準農田更多內涵 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糧安天下。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的同時,還明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而且沒有區分主產區、主銷區,這些細節都表明,保障糧食安全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這首先就要解決好耕地問題。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解決好耕地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經過多年持續不斷地推進,無論廣東還是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據了解,2020年,全國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
面對國家對糧食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標準農田建設也應該有新的內涵,不僅要滿足于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且要將耕地保護的提質增效,甚至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推進。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實習生 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