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推進人工智能加快進入產業化階段。“疫情要求‘非接觸’,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大數據處理、軌跡追蹤……這些原本用于特殊專業領域的技術已經大規模地應用,變成了社會綜合治理精細化管理的基礎手段?!比珖f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如是說。
如何最大化利用人工智能?劉偉在2021年的全國兩會政協提案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聚焦民生交通,賦能新基建。劉偉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對傳統企業的賦能,會根本地改變新基建的基礎建設和完善城市群的發展,包括交通、醫療、應急等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
2021年,“十四五”開局,中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之際,“人工智能”產業成為引領發展的重要關鍵詞。2月24日公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要把智能化作為國家交通網絡一個重要方向,人工智能產業被寄予更深的期許。
探索人工智能與軌道交通領域的相互融合,是劉偉此次提案中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劉偉指出,軌道交通作為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的骨干和支撐,正在為城市群集聚更大區域的要素流通,提升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水平對激發城市群內生發展動力、建設世界級競爭力城市群具有重要意義,而這無疑對軌道交通的發展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劉偉建議,以城市群軌道交通乘客出行服務為核心,借助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建設城市群一體化綜合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實現跨區域、跨部門、多交通方式系統信息的整合與共享,構建出行即服務平臺(MaaS),推動安檢互信,實現出行“一張圖、一張臉”便捷式服務。
除了交通,數據智能與應急管理的相互融合,則是人工智能主航道的另一個重要跨界應用,也是劉偉此次提案中對人工智能服務大眾生活的新想法。
“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著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
劉偉表示,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推動應急管理創新和動力變革是大勢所趨?!稇惫芾硇畔⒒l展戰略規劃框架(2018-2022年)》《廣東省信息化建設“十三五”規劃》及《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改革總體部署相關文件,均對此提出了要求。
2020年12月31日,在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的支持與指導下,“人工智能與AR實景融合創新廣東智慧應急研究基地”在佳都科技揭牌成立,將推動人工智能、AR實景融合等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應用到應急管理領域,提高廣東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據了解,在危化品管理方面,廣州石化廠區的所有前端傳感設備全部都實現了聯網管理,對采集到的溫度等信息不斷使用迭代算法深度分析,可以在系統層面做到事前預警、事中控制與事后使用。
劉偉表示,讓人工智能技術與應急管理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等過程業務相融合,可為預防風險、排除隱患和應對事故提供重要科技支撐,最終提高應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抵御各種災害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