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灃合作社社員在耕田。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同心奔小康”系列報道,講述人民同心奔小康、奮進新時代的故事,敬請垂注!
4月初,最為繁重的插秧剛剛結束,全國種糧大戶、汕頭市潮陽區錦灃種養專業合作社(下稱“錦灃合作社”)理事長林宋文仍不敢放松,一直忙著除草和監測水稻的生長情況。
“這是水稻的常規‘體檢’活動。”林宋文的大兒子、錦灃合作社經理林岳鋒說,現在部分田地已經安裝了大數據的監控設備,除草也可以用無人機進行,但依舊需要進行人工管理。
從最初的10畝地擴增到如今的6000多畝,從人工種植到大規模機械化,林宋文的執著堅守以及子輩的創新傳承,不僅讓自家奔向了小康之路,還帶領著附近10多個村子的1000多名村民一起邁向農業現代化之路。
“種糧大戶”21年堅守托起致富夢
今年是林宋文種植水稻的第21個年頭。從2000年租地50畝種糧以來,他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2003年,從當地流轉土地進行承包經營后,種植面積達到了2000多畝;2013年,他帶領當地100多戶種植散戶成立了錦灃合作社,種植面積也擴大到5000多畝。
也就是在此時,1996年出生的二兒子林岳濱初中畢業后就回到家里幫助林宋文打理合作社的事情?!拔抑饕撠熕镜姆N植、加工等生產環節的事?!绷衷罏I說。
有了林岳濱的幫助,林宋文的合作社如虎添翼?!盀榱颂岣叻N植效益,合作社每年都種兩季水稻?!绷炙挝母嬖V記者,水稻生長周期一般是100天左右,正月初八播種35天后開始插秧,清明前插完,5天后,如果氣溫合適就下肥料,過半個月再施一次肥。播種40天左右打藥防病蟲害,45天左右開始曬地……
“6月初就開始收早稻,收割完后馬上播種晚稻?!绷炙挝膶υ绲竞屯淼镜墓芾矸浅G逦瑹o論是早稻還是晚稻的種植,貫穿其中的田間管理至關重要,包括灌溉、施肥、打藥、除草等工作。
“種糧凝聚了我們很多心血,我們對每一粒稻谷都精心呵護?!绷炙挝恼f,合作社每年可以為市場提供約8000噸糧食,而隨著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推進,產量還在不斷增加。
“新鮮血液”為小康之路注入動力
合作社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推進,離不開林宋文的大兒子林岳鋒。
大學畢業幾年后,1994年出生的林岳鋒決定回老家幫父親和弟弟運營錦灃合作社。盡管當時已在外“闖出名堂”,林岳鋒還是放棄了處于上升期的事業,回到家鄉跟家人們一起種水稻,主要負責合作社的銷售和品牌建設、項目對接等業務。這一決定曾讓許多人感到意外。
對林岳鋒來說,回鄉參與合作社建設是他人生的一大轉折。而對錦灃合作社來說,林岳鋒的到來也是一個重大轉機,執著堅守迎來了傳承創新。
林岳鋒發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程度不夠高,運用科技、引進新技術的理念也不夠強。于是,他大膽引入先進設備和技術,推行水稻種植全程機械化。因為他有一個心愿,希望利用科技來改變農業。
2015年,在林岳鋒的建議下,合作社引入了水稻超聲波技術。錦灃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汕頭市乃至粵東地區第一個“吃螃蟹”的,也嘗到了“頭啖鮮”——通過用超聲波給水稻種子“洗澡”,合作社水稻的年產量上升了10%—20%。
此外,林岳鋒還為合作社添置了不少“新伙伴”——翻土機、插秧機、無人機、收割機、烘干機……這些機械廣泛應用于耕田、插秧、噴藥、收割、烘干等各個生產環節,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林岳鋒的父親林宋文曾吃過沒有烘干機的苦。2012年的晚稻收完后,他將收好的幾百噸稻谷曬在大路上,沿路曬了10公里,突然下大雨,來不及收回,稻谷被泡了兩天兩夜。本來可以賣100元/100斤的水稻,最后只能賣給養豬場作飼料,60元/100斤,那一次讓他虧了七八十萬元,這件事林岳鋒一直記在心里?!八屛腋訄远艘粋€理念——農業要實現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和數字農業的發展。”林岳鋒說。
這幾年來,林岳鋒還積極參加農產品展銷會,合作社的知名度和糧食銷售額均有所上升,品牌建設初見成效。“銷售額比沒有創建品牌前翻了幾倍?!绷衷冷h說,“接下來我們會明確產品定位,培育出更加優質的稻米產品,同時積極宣傳,通過打造大米文化進行品牌建設?!?/p>
農業機械化使林宋文一家走上了小康道路。林宋文算了一筆賬,收入主要有兩大部分,一是各種補貼,如農機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買1臺農機,10萬元可獲補貼3萬多;2016年以后,財政給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約80元/畝。二是賣糧收入,品種不同,價格不同,如雜交稻是110元—120元/100斤,畝產約1400斤;優質稻早稻130元/100斤,晚稻140元/100斤,畝產800—900斤。“合作社的銷售額從2015年的1000多萬元增加到2020年3000多萬元?!?/p>
如今,兒子們都已成家,兩個兒媳也參與到種糧中來,可謂是全家齊上陣,合作社也越做越大,這讓林宋文喜笑顏開。“爭取今年的銷售目標達到5000萬元。”林宋文信心滿滿地說。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實習生 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