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杲編導的聽障舞蹈節目《一扇窗》。
蔡杲指導聽障少兒舞蹈隊的成員學習。
蔡杲(右)指導輪椅舞者梁巧嬋跳舞。
蔡杲是廣州國際殘障人文化交流中心舞蹈項目負責人。近十年來,她深耕殘障人舞蹈教育、創作領域,帶領著廣州市輪椅舞蹈隊在國內外賽事中摘金奪銀,也讓聽障少兒舞蹈隊參與到健全人的舞臺中并取得佳績。面對特殊的學生,蔡杲以平常心對待他們,嚴格又細致。她體察學生們的缺憾,為他們量身打造教學方式;她也要求學生自立自強,在舞蹈道路上不斷超越自我。
和殘障人藝術相遇
2011年,蔡杲大學畢業。經老師介紹,她來到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當志愿者。當時市殘聯正準備成立一個殘障人藝術團。
在蔡杲的印象中,2011年初到廣州市殘聯的五周對于她是極大的挑戰。當時,藝術團恰巧在集訓。從早上6點起床直到晚上9點,蔡杲一直呆在排練廳工作。每周學生學習一到兩個舞蹈作品。
蔡杲第一次接觸到聽障舞蹈學生,她將自己所有的心力傾注到教學之中。從未接觸過手語的她,第一周時只會用右手手語指揮節奏,第二周就學會了手語。即使是休息時間,蔡杲的精神仍緊繃著。有一次她夢見自己在練習手語指揮,幫助學生數節奏,結果因為手掌的酸痛醒來,她才發現手抽筋了。
五周的高強度工作沒有嚇退蔡杲,反而讓她更堅定地選擇成為一名特殊教育舞蹈教師。2012年,蔡杲正式入職廣州國際殘障人文化交流中心。這一干,就是十年。
工作后,蔡杲參與過數種特殊舞蹈教學項目,例如聽障舞蹈、輪椅舞蹈、盲人舞蹈、心智障礙者舞蹈等等。目前,她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輪椅舞蹈聽障舞蹈教學與創編。
嚴厲而溫柔的老師
2019年,蔡杲成立了一支聽障少兒舞蹈隊,面向全廣州市接收4歲到16歲的聽障少兒。每周六上午10點,這支舞蹈隊便來到市殘疾人體育中心訓練。
學生們分成三排站立。年紀較小的孩子大多做了人工耳蝸,交流基本上沒有障礙。年紀較大的孩子則需要通過手語溝通。蔡杲上課時,要用最大音量講解舞蹈動作要領,并輔以手語。
舞蹈基本功對于舞蹈生而言,可謂是入門時逃不過的“噩夢”,聽障舞蹈生也不例外。每當要練基本功時,學生們面露苦色,卻還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擺好動作。當學生向蔡杲抱怨練習這些動作很痛時,蔡杲沒有心軟,比劃著手語向學生們解釋:“痛是正常的,不痛就不練了?!?/p>
在舞蹈教學上,蔡杲是個嚴厲的老師。同時,她也是溫柔的。一個女孩在蔡杲幫助下開胯,疼得用手捂住臉,幾乎要哭出聲。在女孩堅持動作10秒后,蔡杲給女孩揉了揉腰,輕輕地拍了拍她。
下課后,一個不到10歲學生雀躍著跑到蔡杲身邊,毫不遮掩地跟她說:“蔡老師,我喜歡你?!绷硪粋€孩子也跑上前,偎依在蔡杲身邊說:“我也喜歡你?!辈剃綗崆榈鼗貞⒆觽兊南矏郏H昵地摸摸他們的頭,也會在家長面前夸獎表現認真的孩子。
將他們當普通人看待
蔡杲將孩子們對自己的喜愛歸功于她適時的鼓勵。在她看來,和殘障學生打交道需要更多的技巧,因為這些特殊的學生“很敏感,也很脆弱,特別是小朋友”。教學中,蔡杲會關注孩子們的優點并加以表揚。孩子們的長處得到老師的關注,他們像是在回應似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愈加熱烈地發展著他們的長處。
蔡杲所指導的學生是特殊的,但她將他們當普通人看待:“我沒有過多地去關注他們的身體的殘缺的那部分,我反而是跟他們說你們跟健全人是沒有什么兩樣的,要積極地去融入社會?!?/p>
殘障人學舞蹈并不容易,在蔡杲看來,他們在入門以及瓶頸時期總會遇到一個問題:對舞蹈的表達停留在表層。例如聽障舞者,由于生理原因他們依賴視覺,對于一些抽象類詞語的理解有限。
在舞蹈《生命》的排練過程中,聽障舞者需要感受心跳的聲音以及血脈僨張的感覺。但無論蔡杲如何運用文字描述啟發他們,他們都無法領會。蔡杲只好緊握住領舞演員的手腕,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慢直至手掌開始變涼時,突然松開,化抽象為形象,以此讓聽障舞者感受用言語無法表達的肢體感受。
在舞臺上摘金奪銀
2017年,她帶著聽障少兒舞蹈隊參與廣州市群眾原創音樂舞蹈大賽,首次在健全人的舞臺中亮相,獲得優秀獎。短短兩年之內,在同一個賽事上,蔡杲帶著學生從優秀獎躍居全場最高分。2019年,經過5個月的集訓,每周3次的排練,聽障舞蹈隊的《一扇窗》舞蹈節目取得金獎。
2016年,廣州市輪椅舞蹈隊成立,作為項目負責人蔡杲在隊伍成立之初負責挖掘、選拔人才,并帶領他們學習舞蹈。廣州市輪椅舞蹈隊在國內外賽事中闖蕩,大放異彩,摘金奪銀。2018年在世界輪椅舞蹈比賽(德國站)中,代表中國隊獲得世界第二名;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上,代表省隊收獲6金1銀3銅。輪椅舞者因下肢殘障而行動不便,但輪椅舞幫他們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每講到自己指導的輪椅舞者們,蔡杲都會感嘆他們的變化。在這支廣東輪椅舞蹈隊中,大多數成員原本內向的人,但通過輪椅舞蹈,他們由內而外地被“點亮”了。賽場上,輪椅舞者們妝容精致,跳著熱辣的拉丁舞,向觀眾大膽地展示自己美麗的一面。有時,蔡杲的學生展現出獨特的個人魅力,反過來會給她帶來很多鼓舞。
“在工作中,我時刻以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殘障人士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苯陙淼臍堈先宋璧附虒W,讓蔡杲積累了不少經驗。她有一個夢想,希望接下來能將這些經驗編寫成教材,讓殘障人受惠,使他們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吳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