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正在逃離一線城市?
楊嵐(化名)4年前高考選擇大學和專業時,很受網紅名師張雪峰的啟發。她沒想到,4年后大學畢業求職,又一次追隨了張雪峰的選擇。
高考報志愿時,楊嵐放棄了可以在老家江蘇讀一所不錯大學的機會,選擇了北京一所普通大學?!皬堁┓逭f過,一定要去大城市讀大學,這句話影響了我。”她說。
今年3月,正當楊嵐考慮去哪里工作時,張雪峰發了一條“再見了,我奮斗了14年的北京!”的微博?!靶『⑸蠈W,沒有北京戶口,將來不能在本地高考”是張雪峰逃離北京的原因。隨后有報道稱,張雪峰在蘇州注冊了公司。這又一次點醒了楊嵐。
“我作為一個普通大學的本科生,很難在北京找到一份解決戶口的工作?!爆F在的楊嵐,即將在老家徐州一個高科技企業入職。
大學畢業生逃離北上廣的趨勢還在延續。
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1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下稱《報告》)指出,2020屆本科生在北上廣深4座一線城市的就業比例為17%,比2019屆下降了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15座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比例為27%,比2019屆上升了1個百分點。
不同城市人才政策分化
2017年以來,人才爭奪戰在全國打響,一二線城市爭相推出落戶、購房、就業創業補貼等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尤其是大學畢業生。
但現在,人才政策似乎在不同城市間發生了分化。
5月28日,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公告稱,今年9月1日起,高層次人才業務停止申報。對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進人才不再受理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這意味著,曾經本科生1.5萬元、碩士2萬元補貼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
在一線城市里,深圳的人才政策堪稱開放,但為何也在收縮?
人口規模是一線城市發展的一道紅線。6月11日公示的《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提出,到2035年深圳規劃常住人口1900萬人。而目前深圳常住人口已達到1756.01萬人,未來十幾年的增長空間也十分有限。
北京甚至已經提出減量發展,一些高校將作為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疏解。從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畢業生留京率來看,2013年到2019年,清華本科生留京率從30.7%跌至21.9%,北大則從71.79%跌至16.07%。
新一線城市的人才政策仍然開足馬力。
蘇州7月10日發布《蘇州市人才制度改革十五條》等多項重磅人才新政,提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設立“留學人員專項”,最高可獲50萬元項目資助、10萬元創業補助、15萬元薪酬補貼;未來3年提供不少于10萬套人才公寓等。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在“留人”上不敵新一線城市。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本科畢業生中,工作五年后有三成以上選擇離開,2014屆、2015屆本科生離開的比例均為33%。這明顯高于新一線城市,在新一線城市,2014屆本科生離開的比例為26%、2015屆則為24%。
一線城市中,北京最留不住本科畢業生,五年后離開的比例為35.7%,廣州則最留得住人,離開的比例為30.3%。
對于2020屆本科生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之間“出”與“入”的原因,《報告》分析稱,一方面,可能與一線城市的生活、住房壓力較大,而新一線及其他城市不斷優化的就業環境和人才引進政策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疫情影響下部分畢業生就業觀發生改變有關。
新一線城市后發優勢
“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尤其是住房?!睏顛拐f。今年春節過后,她開始在學校外面租房,短短半年時間就搬了兩次家。
第一次,楊嵐遭遇了黑中介,只住了一個月就被“攆出”了出租屋。此后,她和同學合租了一間次臥,每個月的房租也有兩千元。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認為,對于大學畢業生而言,新一線城市的優勢不言而喻,相對友好的房租房價,寬松的落戶政策和開放的人才政策,越來越多的優質工作機會,還有不錯的收入,以及性價比較高的生活成本等。
從《報告》歷年統計的畢業生就業半年后的月收入情況來看,一線城市仍大幅領先于新一線城市。比如,2020屆本科生在一線城市的平均月收入是6916元,但在新一線城市只有5609元。
但一線城市高昂的住房成本讓畢業生的購買力收入并不占優勢。《報告》用每個城市本科生平均月收入減去當地平均房租成本,計算得出本科生的購買力收入,發現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購買力收入不低于一線城市,其中在蘇州、長沙就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購買力收入高于一線城市。
從薪資的增長潛力看,新一線城市中,在杭州就業的畢業生薪資漲幅最高,2015屆本科生工作5年后的月收入為13757元,比工作半年后的增幅達199.9%,反超廣州的13106元,另外超過廣州的主要新一線城市還包括南京、蘇州、成都。
就業滿意度是另一項能體現新一線城市后發優勢的指標。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就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滿意度高于新一線城市,2020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滿意度為74%,比新一線城市(71%)高3個百分點。
但本科畢業生工作5年后,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就基本持平。數據顯示,2015屆本科畢業生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工作五年后的就業滿意度分別為75%、74%。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疫情原因,2020屆本科生整體就業率不如往年,一些受疫情影響行業的就業情況不佳,但畢業生整體就業滿意度卻同比大幅提升。
《報告》指出,就業滿意度是畢業生對工作現狀的主觀評價,受薪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從業壓力、職業發展、工作穩定性、行業發展前景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統計結果顯示,令人滿意的職業包括一些月收入不具優勢的職業,也包括一些頗具挑戰的職業。
杭州、蘇州脫穎而出
盡管新一線城市越來越吸引本科畢業生,但在2020年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沈陽、青島、合肥、佛山這15個新一線城市內部,表現參差不齊。
最新的統計顯示,杭州、蘇州在一些指標上已經超過了部分一線城市,有望躋身本科畢業生就業首選地。
外省籍畢業生的就業比例很能體現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在這個指標上,一線城市仍遙遙領先,但杭州、天津、蘇州對外省籍畢業生的吸引力也很大,2020屆外省籍本科生的就業占比分別為65%、63%、50%,高于一線城市中的廣州(45%)。
天津作為直轄市,其戶籍人口基數較小,但杭州、蘇州分別位于人口大省浙江、江蘇,對比之下,其對外省籍畢業生吸引力的表現更好。
留學人群作為高學歷的代表之一,是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本?!秷蟾妗凤@示,2015屆畢業后留學的本科生,5年后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比例明顯高于新一線城市,但杭州進入“第一梯隊”,其留學生就業比例為5.7%,超過了廣州的5.6%。
在對2020屆本科生的就業滿意度調查中,杭州(77.3%)、蘇州(72.6%)的表現,均不輸一線城市中的深圳(71.7%)和廣州(69.2%)。而對2015屆本科生工作5年后的就業滿意度調查中,蘇州(79.4%)一躍超過了所有其他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杭州(77.0%)也超過了北京、蘇州之外的其他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除了上面已經介紹的薪資增幅,在杭州、蘇州就業的本科生獲得的晉升比例也高于一線城市?!秷蟾妗凤@示,2015屆在杭州、蘇州就業的本科畢業生工作5年內獲得的晉升比例分別為76.0%、75.5%,高于一線城市平均水平(74%)。
《報告》如此解釋:一線城市人才濟濟,職場競爭大,很多優秀的畢業生在職場中容易被埋沒,而在新一線城市有更多嶄露頭角和鍛煉的機會,也促進在職場的快速晉升發展。
在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5月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中,杭州位于北京之后排名第二。該報告總結出杭州的三大優勢包括開放的人才政策,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以及比較高的平均薪酬。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行業是目前薪酬最高的行業,已經超過了金融業等傳統行業。杭州、蘇州的數字經濟基礎,為其吸引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基礎。
公開數據顯示,杭州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為429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6.6%,增速大幅快于GDP增速。蘇州提出到2023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60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6%以上。
與數字經濟相關的互聯網行業,人才也呈現從一線城市向新一線城市流動的趨勢。智聯招聘2月發布的《2021年互聯網產業求職指南》指出,互聯網的洪流從一線城市漫向各地,以杭州、南京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互聯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并以政策紅利吸引大批互聯網企業扎根落戶,形成機會較多、競爭緩和且薪資可觀的人才發展沃土。
董玉整認為,新一線城市在制定人才政策時應更加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注重人才和現實需要之間的適配度,讓人才真正能夠有用武之地,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