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12月21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州市社會科學院2021年度重大課題成果發布會21日在廣州社科院舉行,以“建構決策服務支撐體系打造城市研究戰略樞紐”為主題,集中發布12項重大課題研究成果。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覃劍在發布課題成果《新發展格局下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研究》時稱,2015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各領域協同發展水平整體呈現不斷上升之勢,交通、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協同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產業和市場協同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他建議,在交通領域,以構建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為目標牽引,加快推動珠江口跨江跨海通道、跨都市圈通道、跨內外灣區通道建設,促進香港和澳門交通更大范圍接入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絡當中。在產業領域,以特殊功能區、“飛地經濟”平臺、開放平臺等為載體,以電子信息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金融服務業、商貿物流業等產業鏈較長、分布較廣、優勢明顯的產業為突破口,構建緊密聯系的要素流動網絡和產業協作網絡,共同培育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歐江波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廣州推進區域合作戰略研究》中指出,廣州要以東向合作為主軸,充分發揮珠江東岸城市經濟和創新實力,引導穗莞深邁向同城化,促進香港不斷融入內地,積極打造成一個經濟體量超過10萬億、人口規模超7千萬人的超級城市圈。此外,要以南向合作為副軸,以澳珠江中為合作主體,以南沙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合作示范區為主要平臺,主動對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重大課題研究是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創設并實施的一種社會科學課題研究機制。自2016年設立以來,已連續6年開展重大課題研究,設立實施了83項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導向性的重大課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