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4月22日電(記者 唐貴江) 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5日拉開序幕,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療中心副主任張曉實教授向記者詳盡科普了關于黑色素瘤早期癥狀判斷的知識,并分享了疾病治療方面的最新進展。
黑色素瘤是近年來發病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張曉實教授介紹:“中國黑色素瘤發病率大概在十萬分之0.5至1,算是相對罕見的腫瘤,所以大家的關注度比較低?!?/p>
值得慶幸的是,普通人身上絕大部分的痣都是良性,從普通痣發展為黑色素瘤的情況是比較少的;但如果身上的黑痣呈現不對稱,或邊緣往往呈現出不規則或鋸齒狀;直徑大于6毫米;黑痣還出現潰瘍、發癢、感染、出血等情況,那就要重點注意和觀察了。
張曉實教授指出,黑色素瘤總體的治療原則是要盡量手術,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2014年9月,美國批準首個用于黑色素瘤治療的免疫治療帕博利珠單抗,改變了黑色素瘤的治療格局。即使是發生轉移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療后將近一半的人可以活到5年以上,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45%。
張曉實教授介紹:“免疫治療不同于傳統治療,大部分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輕微,停藥即可控制,但由于很多患者和醫生都不了解就忽視了,所以我們一是教育患者,讓患者治療中發現問題及時聯系醫生,二是建立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專家團隊,讓當地醫生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和專家溝通對應處理,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