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湛江市坡頭區的國家級高新區海東園區再傳喜訊。23日,位于園區內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以下簡稱“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研發基地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實驗室將依托中國船舶集團公司、中海油、廣東海洋大學和廣東醫科大學等單位的資源優勢,抓住推動湛江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推進海洋技術成果產業化,打造海洋經濟新動力,建設人才發展新標桿。
湛江灣實驗室建設提速,廣湛高鐵海底隧道正式動工,調順跨海大橋上下部結構施工全部完成……金秋十月,坡頭區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到處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近年來,隨著湛江國家高新區落戶湛江坡頭海東新區,坡頭區大力承載城市西岸產業轉移,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啟動產業布局,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湛江灣東岸逐漸成為投資置業的新熱土,一個高新產業“孵化器”正在強勢崛起,一座美麗的海灣新城呼之欲出。
全力做好“醫”“?!眱善恼?/p>
湛江國家高新區海東園區位于湛江港灣東岸的坡頭區海東新區,處于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南自貿區三大國家發展戰略的交匯點,也是粵桂瓊三省交匯的中心區域。
自國務院正式批復湛江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以來,湛江市將高新區按“一區多園”的模式進行了布局和發展。海東園區作為主園區,定位為“廣東省海洋科技的創新策源地”“湛江市高新技術產業研發中心”,主要依托湛江灣實驗室、深圳鵬城實驗室、中海油等央企項目和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科大學等高校,重點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產業等。
“海東新區以‘一城兩園’為定位發力點,依托海洋科學城,以‘醫’和‘?!瘍善恼聻樽ナ郑珳士繑n生物醫藥、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等核心產業,全面帶動海東新區經濟綜合發展?!逼骂^區委書記謝伍表示,海東高新園區已啟動“海洋科學城”及“生物醫藥產業園”近5000畝征地工作,已完成土地征收近1000畝,為園區重點項目動工建設提供用地保障。
其中,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研發基地一期工程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建設一系列功能實驗室、科學裝置、中試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全國性海洋科技創新重大平臺。目前,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研發基地一期工程已完成立項及主體工程的設計工作,如今已正式動工,計劃于2021年12月竣工,力爭打造為具有國際和國內重大影響力的海洋科學城、創新高地。
海東新區還對標大灣區,圍繞高科技產業和高鐵產業,引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高新產業項目。海力德海洋裝備數字化集團總部、啟迪K棧孵化園、廣東邦鑫海洋高新技術研發生產基地、廣東元和鑫龍游艇研發制造基地等高新產業先后落地生根。廣東醫科大學、湛江灣實驗室等一批科研、教育、產業項目落地建設,產業聚集效應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步伐愈發矯健。
此外,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坡頭區科技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家電、化工、農海產品加工、建材、機械、電子材料等工業產業格局,產業加快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關聯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兩大園區同頻共振,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坡頭這塊湛江乃至粵西的創新高地呼之欲出。
年內融資20億完善基礎配套
坡頭區地處湛江灣東岸。過去,一灣海水成天塹,兩岸往來主要靠跨海輪渡或者劃船搖擼,費時又費力。落后的交通導致當地城市化進程緩慢,眼見對岸的兄弟村莊早已華麗變身繁華市區,海東依然是一片荒地,村民們只能固守黃金海岸,繼續著農耕漁作生活。
春風東渡,發展機遇終于垂青這片沉寂多年的處女地。隨著海灣大橋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讓海東迎來了新契機。坡頭區與海東新區合署辦公,正式吹響了海灣東岸大建設、大發展的號角。
近年來,坡頭更是舉全區之力夯實交通、醫療、教育、城建、民生5大基礎工程,其中今年將實現市場化融資近20億元,主要是投入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普惠性公共服務配套項目,促進形成投資拉動、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廣湛高速公路、云湛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區內海灣大橋、調順跨海大橋、奮勇大道、海東快線和海川快線等橋路相繼建成通車。新規劃的時速350公里的廣湛高鐵客運專線也將設站于海東新區,連通珠三角僅用一個半小時車程。交通“經絡”陸續打通,坡頭區“五橫五縱”綜合交通格局建設正在加速形成。
醫療是民生之需。廣東醫科大學湛江海東校區選址海東新區,切實解決城區優質醫療資源欠缺和分布不均等問題,為海東新區起步建設提供必不可少的醫療配套服務。坡頭區人民醫院、南海石油醫院、愛周醫院、坡頭區婦幼保健院、久和醫院等相關醫療建設也將為海東新區提供建設生態宜居城區的重要保障。
大批創新企業的入駐,鋼鐵、石化等三大產業航母生活基地的相繼建設,海東新區正在成為投資置業的新熱土。坡頭區以果斷決策和科學整合提前謀劃學校布局,促進優質學位建設。去年以來,該區投入近2億元,增加優質學位3400個。
隨著高新區的加快建設,快速崛起給坡頭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坡頭區龍頭鎮莫村與國家級高新區有交集,共成長。不久前剛剛創造了坡頭征遷史上的“龍頭速度”——20多天完成378畝的土地征收,涉及的村莊和群眾給予全力支持和配合。目前,莫村和周邊的村莊都在主動規劃,爭取早日融入高新建設大潮。
南方日報記者 劉穩 顧大煒 見習記者 陳思亮 通訊員 井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