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廣州黃埔區中新知識城的凱普生物實驗室里,檢測人員正在對跨境冷凍食品進行新冠核酸檢測;深圳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里,華大智造高通量的自動化樣本制備系統有序運行,日均檢測產能突破萬例;香港觀塘區牛頭角,金域醫學新落成的醫學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東第三方醫學檢驗發揮了重要力量。數據顯示,疫情初期全國批準上市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廣東占比近1/3。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進博會上,世界500強生物醫藥企業阿斯利康接連與廣深兩地簽約,正是看中了廣東醫學檢驗的夯實基礎。
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家企業、實驗室及研究機構發現,疫情發生后,廣東第三方醫學檢驗產學研融合加速,核酸檢測帶動產業整體高位發展。而第三方醫學檢驗擁有的樣本和數據,又可以應用到上游企業的藥物開發中,這恰恰是產業未來的發力點。
需求激增的背后??
核酸檢測帶動常規醫學業務
“市場對于第三方醫學檢驗的需求,大大超過企業預期。”凱普生物副總經理管秩生剛剛結束會議,討論擴招醫檢專業人員。他介紹,凱普生物主營業務是HPV宮頸癌檢測等,今年疫情突發,公司迅速開展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的項目研發。截至今年10月,凱普生物累計檢測新冠病毒樣本超400萬例。管秩生預判,檢測需求激增的影響是持續性的,而且在核酸檢測帶動下,HPV宮頸癌等常規檢測項目業務的增幅也非常明顯。
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生物試驗。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攝
凱普生物是廣東第三方醫學檢驗“軍團”的一道縮影。今年以來,金域醫學、華大基因等龍頭企業在抗擊疫情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金域醫學集團高級副總裁汪令來介紹,今年以來,金域醫學在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及香港開展核酸檢測。截至10月下旬,累計檢測總量超2500萬人份,占全國核酸檢測總量的近1/10。而扣除新冠核酸檢測業務,金域醫學的常規業務收入也在穩步增長,第三季度增長率達21.91%。
新冠疫情刺激下,廣東多家第三方醫學檢驗企業的業績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財報顯示,金域醫學總營業收入達58.27億元,凈利潤達10.55億元,同比增長達230.65%;華大基因營收67.52億元,凈利潤27.05億元,同比增長901.68%;凱普生物營收9.17億元,凈利潤2.73億元,同比增長160.29%。

金域醫學核酸檢測實驗室。
專家認為,廣東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夯實基礎,是推動廣東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皬V東是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技術產業化、市場化和服務化發展最好的地區?!睆V州生物產業聯盟研究院研究員李莎分析指出,疫情刺激下,廣東第三方醫檢企業的技術操作標準化、產能規?;⒗滏溛锪鲗I化等優勢得到充分展現。
生態閉環的構建??
產學研全面融合初見成效
廣州國際生物島,生物島實驗室(原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生物實驗數據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推動了產學研全產業鏈融合的進程。”生物島實驗室科技發展部高鋒告訴記者,疫情暴發后,實驗室聯合了中科院廣州健康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達安基因等20多家科研機構、醫院以及骨干企業等資源,在快速檢測、疫苗開發等方面累計部署了16項科技攻關項目。
生物島實驗室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廣東省以培育創建國家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為目標啟動建設的首批省實驗室之一?!胺磻?、力度之大,充分體現了廣東在生物醫藥檢測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強大優勢?!睂嶒炇抑菐熵撠熑死涿癖硎尽?/p>
生物島實驗室和普世利華研發的新冠核酸檢測卡,可在45分鐘內完成全流程現場檢測,這是一種新的恒溫檢測技術,對檢測環境的要求大幅降低。在冷民看來,這正是充分利用各研究機構現有成果,結合各企業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各家所長。
汪令來認為,廣東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數量多,而且擁有多家集團化、連鎖化的第三方醫檢機構。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豐富、研發實力雄厚,已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醫檢行業發展鏈條。
《2019—2025年中國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珠三角在獨立醫學實驗室市場規模增長迅速,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6.3億元。
“第三方醫學檢驗所掌握的樣本資源和數據資源,又可以應用到上游企業的藥物開發以及臨床研究等領域,這正是后疫情時代廣東生物醫藥的發力點。”汪令來說。
未來路徑的選擇??
第三方醫學檢驗還要突破哪些瓶頸?
沒有精準診斷,就沒有精準治療?!耙咔楸┌l以來,第三方醫學檢驗的專業價值得到進一步認可?!逼杖A永道思略特中國醫藥醫療管理咨詢合伙人張榮華預測,在政策和市場雙重利好下,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但與此同時,人才政策力度不夠、融資難融資貴以及產業鏈機制體制不創新等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也日趨突顯。
“高端的專業人才,是廣東生物醫藥產業高速發展的源頭活水。”冷民認為,“留住人才,才能搶得產業發展的先機”。銳博生物科技董事長、國家特聘專家張必良博士也指出,企業招聘博士后的成本逐年提升。
高投入、長周期、融資難成為制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另一問題?!皟H僅依靠區域性投資,難以持續為創新供能。”粵科招商科創生物醫藥研究小組建議設立投資周期10年以上的政府引導基金,促進更多大型跨國藥企合作成立產業基金。
產業鏈機制體制創新探索,則是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產業基礎好、制造業發達、市場化程度高,但真正面向未來的創新平臺還是比較欠缺。”冷民建議,廣東生物醫藥產業應該瞄準特定幾個領域的國際化產業集群差異化發展。
汪建也認為,廣東生物醫藥在產業鏈完整性和源頭創新方面,較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還有一些差距,尤其在CRO(醫藥研發外包)等薄弱環節差距明顯,建議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出臺扶持政策。
“希望第三方醫學檢驗能被納入到國家的公共衛生規劃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汪令來建議,企業可作為病例篩查確診的重要檢測能力和專業物流服務的儲備資源。
■行動指南
到2025年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
日前,《廣東省發展生物醫藥與健康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正式發布,對于未來五年廣東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在頂層設計上作了明確規劃。
總目標:到2025年,廣東要實現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規模、集聚效應、創新能力達到國內一流,體制機制、服務體系、市場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
在產業規模方面,力爭實現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形成2個千億級產業園區;在產業結構方面,進一步優化,培育發展銷售收入超千億的龍頭企業1家,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在產業創新能力方面,爭取建設1家國家實驗室或分支機構、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獲得有效發明專利量超過1.5萬件;在產業發展生態方面,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定點使用新療法。
■智庫觀察
“高精尖”領域率先突破 補足高端產業鏈薄弱環節
作為傳統醫藥大省,廣東培育發展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力點在哪里?
調研中,企業、專家和機構不約而同瞄準了三個新興方向——醫學檢驗、干細胞以及醫療器械,其中又以醫學檢驗最為成熟。
廣東第三方醫學檢驗產業起步早,技術研發能力以及經營企業數量等多項指標都位居全國前列。廣東生物醫藥產業應該多往“高精尖”領域率先突破,補足高端產業鏈的薄弱環節,構建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疫情,既是對廣東第三方醫學檢驗實力的一次大考,也加速了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入列20大戰略性產業集群,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的實踐路線圖已經清晰繪就??梢钥吹?,《行動計劃》是“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產業發展的重要指導文件,也是結合疫情下公共衛生安全發展新形勢的精準發力。尤其在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下,粵港澳可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科研力量及資本,促進生態圈各類創新要素流通配置,發揮最大價值。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歐志葵 王佳欣 見習記者 馮穎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