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軸轉動,一塊塊鋼構件在數控機床打磨下與圖紙要求毫厘不差。
數據跳動,一行行代碼被精確編寫,再“指導”機器人完成抓取。
剪刀舞動,一個個時裝造型被設計制作,完美貼合模特身材。
在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這場史無前例的技能“全運會”上,這樣頂尖水平的技能較量隨處可見。翻開成績單,廣東代表團共攬獲32金、13銀、11銅和27個優勝獎;金牌數占86個項目金牌總數近四成,是唯一金牌數量超20枚的省份,金牌數是第二名的近三倍。細數金牌項目,光電技術、移動機器人、云計算、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這些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新產業項目占比近七成。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這支隊伍強大的背后,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底氣。為什么是廣東?從參與者到組織者,從校企合作辦學到政企合作辦賽,這里有一套被實踐證明的高效“戰法”——
通過各類技能大賽為技能學子提供大量成才機會和平臺;大力推動校企合作辦學,推動技能人才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創新采用政企合作辦賽,發揮企業技能人才培養使用主陣地作用……產業鏈完整、制造業基礎良好的廣東,為全國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廣闊空間。
大賽雖已圓滿落幕,但高水平工匠隊伍培養永不停歇?!斑@次大賽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國家大力培養技能人才的決心和力度,我們將努力培養更多優秀的廣東技工,激勵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院長楊敏說。
人才+平臺??
從“剛開始手在抖”到“享受這個舞臺”
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臺,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廣東歷來重視參與和舉辦各項技能大賽,并加強成果轉化,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訓。
從2011年開始,廣東連續參加5屆世界技能大賽,累計為中國摘得15金、10銀、12銅和21個優勝獎,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廣東選手獲得的金牌數占全國一半。不僅如此,廣東每年還推動各行業、企業、院校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90余項,直接帶動180萬人次參加崗位練兵、技能比武。
通過大賽,年輕的“老將”填補了遺憾,實現久違的夢想?!跋硎苓@個舞臺!”如愿拿到金牌后,此次大賽數控銑(國賽精選)項目廣東選手范彪說,“我對自己的實力一直充滿信心,從上一屆世賽落選到現在,自己在心理狀態和穩定性上成長了很多,這對我人生也是很好的歷練和收獲,接下來將全力備戰世賽!”
通過大賽,初出茅廬的“小將”戰勝了自己,收獲了成長?!耙婚_始比賽,我手都在抖!第一次參加這樣高規格的全國比賽,前幾天我都睡不著覺。”本次大賽工業機械項目廣東選手林家喜說,“我這個項目對精確度要求很高,恰恰不能手抖。我就深呼吸,回想自己平時把比賽涉及內容都練得很熟了,慢慢調整好,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p>
通過大賽,差點放棄自己的少年重拾眼里的光彩,搏出了更好的未來?!耙苿訖C器人項目主要考驗選手設計、裝配、編程、管理機器人內部機械、電路、控制系統的能力?!痹泤⒓舆^世賽選拔賽的選手陳衍此次作為解說員,向觀眾普及自己鐘愛的這個項目?!皩W技能改變了差點輟學的我,現在我從事移動機器人設計和研發工作,每個月工資近3萬元,我會堅持在這個領域發光發熱。”他說。
通過大賽,從業多年的勞動者提升了技能,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昂苷湎н@次參賽機會,這些年廣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技術、資源、人才的幫助,幫助我們靠技能脫貧。”來自西藏、47歲的電工選手普布丹珍說,“這次比賽回去,我要把在這里看到的、學到的好好地告訴林芝年輕人。”
學校+企業??
與“世界500強”一起培養學生
10名選手參加8個項目比賽拿下7塊金牌,這是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此次參賽的成績。
“我們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合力打造一流的專家教練團隊,這是培養金牌選手的關鍵。”該院黨委書記馮為遠說。作為中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成績最好、金牌最多、獎牌最多的參賽單位,該院近三屆世界技能大賽共獲得8金、2銀、4銅。
馮為遠介紹,近年來學院與西門子共建中德西門子技術(中國)國際學院;與“世界500強”企業合作共建6個“校企雙制”示范園;與20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雙制辦學,共建實訓中心,實現了教學與企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校企合作讓我在學校就有機會去企業實習,進而接觸最前沿技術,開闊眼界、精進技能,畢業時也更了解業界情況,找到理想的工作。”陳衍說。
他當初入職的校企合作企業——廣州慧谷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還是本次大賽的設備保障單位?!皩ζ髽I來說,與學校合作一同參與學生培養,不僅能提供業界力所能及的幫助,也是為企業自身發展積累人才資源?!痹摴究偨浝砣~智豪說,“這樣高規格的賽事能使用我們的產品,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更能激勵我們不斷前進,同時也向全社會發出了大力培養技能人才的信號?!?/p>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院長湯偉群用數據印證了校企聯手培養人才的效果:“通過構建‘校企雙制、工學一體’辦學模式,我們得以與產業密切對接。在就業壓力加大的市場環境下,畢業生始終供不應求,常常提前一兩年就被企業‘預訂’,企業求人倍率達5∶1,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68%?!?/p>
廣東省人社廳副廳長楊紅山介紹,廣東技工院校一直將校企合作作為基本辦學制度。校企共辦“冠名班”“訂單班”,結合企業需求制定教學計劃,進行人才定向培養,實現人才定向輸送。校企共建“校中企”“企中?!?,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真實的企業文化、技術設備、工作任務,畢業即就業,真正打通了“從學校到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政府+企業??
直升機挖掘機“開”進賽場
此次大賽中,廣東不僅是參與者,也是組織者。通過創新建立“政府+企業”合作辦賽的新模式,充分發揮企業作為技能人才使用和培養主體的作用。
“要想做強制造業,優秀的技術工人不可或缺,技術工人一直都是我們寶貴的人才資源。”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公關部部長尹捷介紹,“我們為大賽提供了39臺整車、28臺發動機以及相關零部件,助力建設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出一份力?!?/p>
不僅是廣汽,華為、騰訊、西門子等超過120家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積極為大賽提供比賽設備、技術人員等各項支持,累計提供了總估值約6.3億元的設施設備及技術服務。
在這樣的支持下,大賽調配了直升機、地鐵車廂、數控銑床、挖掘機等大型重型設備設施及各種工具、耗材等,為廣大技能人才打造與現實工作環境高度相似的競賽場景。
“到廣東參賽不虛此行。”來自山西的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選手李智豪說,“廣東培養技能人才的做法非常創新獨到。在這里,我感受到了產業最前沿的一些應用,也看到自己與頂尖水平的差距,同時認識了很多業界的朋友,幫助我不斷提高技術水平?!?/p>
通過參與大賽,企業也獲得了更好培養技能人才和高質量發展的機會。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培訓總監李韶彬說:“我們將以這次大賽為契機,加大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計劃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率先探索構建支撐民航運輸業發展所需的飛行、機務、航務、乘務、地服等技能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黃敘浩
黃鴻基 歐志葵
實習生 李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