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在配套設施齊全的村文化廣場盡情玩耍,一幢新建的客家元素濃郁的黨群服務中心格外耀眼,村民在新鋪筑的親水休閑步道上悠閑散步,一群白鷺在清澈見底的藍溪河灘上旁若無人地覓食……
近年來,廣東省定相對貧困村——河源市東源縣黃村鎮梅龍村黨支部按照“1+6+N”鄉村振興戰略,以創建新農村示范村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聚力抓黨建、帶脫貧、促振興,深入推進“鄉風文明示范村”建設,積極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推動了路燈、村道硬底化、文化廣場、河堤治理等一批民生工程落地實施,興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文化長廊、宣傳長廊等宣傳陣地,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遵紀守法、鄰里和睦的文明鄉風已蔚然成風,村里實現連續6年零上訪,一幅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美麗宜居的梅龍村(攝影:楊堅)
抓黨建夯實基礎 聚力決勝小康促振興
廣東省衛生村、河源市文明村、先進基層黨組織、“三增四創”示范基地……梅龍村委會墻上的一塊塊牌匾引人注目。
“在農村工作,自己最大的體會就是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沒有村‘兩委’團隊的通力合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隊伍,任何事都干不成,任何工作也推進不了?!闭勂疝r村基層黨建的重要性,連任五屆村黨支部書記的李茂文深有感觸。
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黨組織。梅龍村按照“抓黨建強治理促脫貧示范村”發展要求,在幫扶單位、駐村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的幫助下,全力組織力量對相對貧困戶開展精準識別、核實和建檔立卡工作,把村級黨支部建成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梅龍村根據黨建規范化的要求,整治會議記錄“雜亂”和黨建痕跡管理“隨意化”的現象;支委班子成員通過黨建規范化學習,進一步增強了服務群眾能力;在推動產業項目落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全體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參與推動各項工作,在民主決策、項目建設、產業推進、掛鉤相對貧困戶聯系工作等方面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以先進帶后進、先富幫貧困等形式參與脫貧攻堅。
黨組織堅強有力,精準扶貧工作扎實高效推進。梅龍村通過全面準確了解村情民意、逐戶找準脫貧措施、突破貧困瓶頸,依據致貧原因進行科學分類,“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實施精準扶貧,結合各相對貧困戶的意愿,多次召開座談會、上門溝通征詢,全力服務相對貧困戶,投入380多萬元,為全村建檔立卡相對貧困戶實行“一戶一策”精準脫貧措施,從產業、技術、物資等方面實行精準幫扶,確保了全村貧困戶在2019年底全部實現脫貧目標。村爭取到幫扶單位、社會力量的支持,投入150多萬元實施安裝路燈、興修水利、升級村學校運動場等系列民生工程建設,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激發了廣大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抓鄉風文明建設 滋養鄉村振興之“魂”
鄉風文明貫穿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更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在村里,黃村鎮黨委副書記葉旭說起一件事:今年5月,一梅龍村民打電話向村委會求助,一頭野豬下山啃食莊稼,村委會派人到現場處理不了,只好求助警方。野豬出沒啃食莊稼,要是放在早些年頭,村民就直接把這頭山豬“趕”到餐桌上了,哪還需要出動人民警察。從梅龍村及村民處理這頭野豬的方式,足以看出梅龍鄉風文明、村民法治意識強。
走進梅龍村,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梅龍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村委會副主任李鏡文說,這里每晚都有眾多的群眾前來跳舞、散步,村里上個月還舉辦了民樂曲表演、廣場舞表演等活動。
在李茂文看來,鄉風文明建設是最能體現百姓幸福感、滿足群眾精神文明生活需求的一項工作。為了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梅龍村黨總支結合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工作方案,嚴格按照上級決策部署落實好,并將鄉風文明建設工作貫穿于各項工作中,2018年,梅龍村被評為“河源市文明村”。
在社會治理方面,梅龍村按照黃村鎮委提出的“信訪首辦責任制”,嚴格落實好信訪工作“一崗雙責”,落實村黨支部書記對全村矛盾糾紛負總責、村“兩委”干部包村小組、黨員村小組長聯戶的包干負責制,做到“事事有人管、戶戶有人跟”,把群眾矛盾和訴求化解在蔭芽狀態,全部在村內化解,真正實現了“矛盾不出村、糾紛零上訪”,目前已經實現連續6年“零上訪”。
今年,李鏡文被評為“河源好人”,他堅持為村民服務,身體力行為村民辦了許多好事實事,是村里人的好“叔叔”好“鏡文”。 梅龍村以深入開展文明戶、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為載體,通過黨員微信工作群等推送李鏡文事跡,動員廣大黨員干部、村民向他學習,營造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班l風文明示范村”建設更是緊鑼密鼓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文化長廊、宣傳長廊等宣傳陣地功能日益完善,并逐漸發揮積極作用,滋養了鄉村振興之“魂”。
“村‘兩委’干部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團結拼搏,勇于創新,在黨的領導下,帶領干部群眾推動梅龍村全面振興?!闭勂鹈俘埓宓奈磥恚谛侣涑傻拿俘埓妩h群服務中心,李茂文如是說。
(作者單位:河源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