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是廣州市第十個讓座日。讓座日當天,廣州市文明辦在有軌電車廣州塔站舉行了“十年禮讓,文明出行”—2020年廣州市“讓座日”志愿者出發儀式,呼吁全社會為愛讓座,鞏固廣州創文成果。
從2011年開始,廣州持續在每年12月22日舉辦“讓座日”活動,今年是第十年,“讓座日”活動的持續開展倡導和吸引更多市民加入主動讓座行列,掀起一輪輪讓座活動高潮,在公交車、地鐵上讓座行為隨處可見、蔚然成風,市民群眾用讓座的文明行為不斷擦亮廣州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
“公共文明引導員”出發,徽章贈“讓座人”點贊廣州文明新風尚
“讓座日”進入全新十周年,原有IP形象也得到了全新升級并在活動中發布。全新升級的IP形象凸顯了廣州市讓座日“十年元素”,以全新形象為“讓座日”代言,給過去10年來廣州市民的文明行為點贊,也是下一個十年的堅持鼓勵。同時,呼吁廣大市民齊心參與,共筑文明廣州城。
活動現場,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全國優秀志愿者代表李森宣讀“十年禮讓,文明出行”倡議書,倡議廣州市志愿者、道德模范在未來十年一如既往地以身作則主動讓座、倡導市民隨時隨地為有需要的人讓座、提供幫助和服務。
隨后,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為志愿者代表佩帶 “廣州市第十個讓座日文明引導員”綬帶,宣布2020年廣州市“讓座日”活動全面開展。
公共文明引導員隊伍由3400多人組成,是廣州市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立的。其主要任務是開展公共文明引導、參與城市社會治理、促進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展現文明廣州形象。
其中,文明交通引導員主要承擔在主要公交站點軌道交通站臺和主要交通路口相對固定開展公共秩序文明引導行動的任務。今天,各公共文明引導員和志愿者在全市550個公交車站和50個地鐵站、11個有軌電車站點廣泛開展倡導讓座活動,并在站臺用線上H5與候車的市民進行互動,倡導廣大市民提升文明素養,培育良好的公共秩序,共建美好羊城。
值得關注的是,各位公共文明引導員和志愿者們還會在站臺把廣州市第十個讓座日文明徽章派發給“老、弱、病、殘、孕”等有需要的人。當有人為他們讓座的時候,就把徽章贈送給“讓座人”,為“讓座人”的文明行為點贊,肯定他們為建設文明廣州出力,感謝他們把文明暖意傳遍廣州每一個角落。
廣州塔亮燈,“十年禮讓,文明出行”耀羊城
十年禮讓,貴在堅持。廣州塔在晚上將點亮“十年禮讓,文明出行”字樣,在羊城高空為第10屆“讓座日”傾情打call,為廣州市民堅持十年禮讓文明行為點贊。
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圍繞“十年禮讓文明出行”主題,從白天持續到晚上,寓意著“讓座”等文明行為應隨時進行,不分晝夜。同時,在全社會倡導文明有序、禮讓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不斷增強廣大市民主動讓座的公德意識,在所有的公共場所提倡對老人、孕婦、抱嬰者、殘障人士等群體提供主動幫助,共同構建一個互助友愛、和諧的社會環境。
回首10年,廣州“讓座日”為廣州營造文明氛圍作出了巨大貢獻。每一年的“讓座日”廣州都會舉辦和“讓座”主題相關的活動,培養市民讓座習慣,提高廣大群眾的公共文明素質,培育良好的社會秩序,倡導文明禮讓,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為什么會選擇12月22日作為讓座日呢?據市文明辦負責人介紹,在12月22日開展“讓座日”活動,主要是以公交車廂、地鐵車廂為重點,意為取“讓讓”的諧音“RR”,同時,“22”的字形又與座位的形狀相似,讓讓座成為一種時尚,一種人們自覺的行動,讓車廂內更加和諧。
“?十年禮讓,文明出行”文明禮讓倡議書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
今天是廣州市第10個“讓座日”。從2011年開始,每年12月22日全城廣泛開展“讓座日”活動。十年是一段旅程的結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起點,“讓座”已成為這座城市的一種時尚,成為廣州市民的自覺行動。地鐵、公交是人來人往的公共空間,在車廂的方寸之間,一個文明的舉動、一個友善的行為足夠讓人感到溫暖,驅散疲憊。一次次禮讓,一顆顆愛心,共同烙印出城市文明的美麗圖章。文明廣州的建設,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的努力和付出,希望市民做到“禮讓每一天”,把愛心和文明傳遞到廣州的每個角落。
為此,我們倡議:
讓我們一起踐行文明。在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時,做到尊老愛幼、扶殘助弱。年輕人主動為老人和需要幫助的人讓座。老年人錯峰出行,體諒關愛年輕人,用愛心溫暖人心,共同打造一個個流動的“友愛車廂”。
讓我們一起傳遞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到宣傳文明讓座的志愿活動中。以身體力行、現場倡議、宣傳引導的方式,引導更多市民培養文明讓座的意識,為建設文明城市添磚加瓦。
讓我們一起點贊文明。在接受他人幫助時,回報一個微笑、道一聲“謝謝”。讓我們以自己的行動,積極倡導文明、崇尚文明,一傳十、十傳百,讓文明之花常盛開,文明春風暖羊城。
從現在開始,從自身做起,以舉手之勞將小小的車廂變成文明的宣傳車,讓禮讓精神感染我們每一個人,用點滴的行動為建設文明廣州貢獻力量。
12月22日,讓我們積極行動,從“讓座”開始,與文明同行!
南方日報記者 鄭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