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的人才基礎應該是技工。
在剛落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中,廣州選手獲得13金、6銀、5銅、17優勝獎的成績。其中原型制作、CAD機械設計、機電一體化等金牌項目涉及的技術,正廣泛應用于先進制造業中。在備賽、參賽中涌現的青年技能人才,是先進制造的后備軍,終將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機電一體化項目冠軍吳延航(左)、張展銳在比賽中。(攝影:廖雪明)
機電一體化項目冠軍:吳延航 張展銳
獲獎收獲“橄欖枝”繼續進修更重要
省賽時三甲不入,后來“曲線救國”、以行業代表隊身份出戰,最終背水一戰拿下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金牌。19歲的吳延航和18歲的張展銳,生動詮釋了什么是“絕地反擊”。比賽后,原本不愛看書的張展銳說:“自己的人生觀發生了變化?!?/p>
機電一體化項目,需要二人合作把一條生產線從無到有構建出來。吳延航主攻編程,張展銳負責安裝。兩人的參賽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參加省選拔賽的時候只獲得第4名,無法代表廣東出賽。
省賽落第,唯一的出路就是角逐行業代表隊的資格。為了備戰行業賽,兩人放假不回家,泡在學校模擬各種比賽任務,一套任務完成下來要十幾個小時,不止一次熬到凌晨三四點。極大的心理壓力之下,兩人成功殺出重圍,以行業代表身份挺進“國賽”,還鍛煉出了“大心臟”。在“國賽”中,兩人拼盡全力超常發揮,以0.2分的優勢驚喜奪冠。
獲獎后,不止一家世界500強拋來“橄欖枝”,他們卻覺得相比眼前的機會,自己更需要繼續進修?!白畛踹x擇這個專業,多少是因為不愛看書只喜歡動手,馬拉松式的備賽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書本知識的重要,這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光靠動手能力,進去大企業幾年可能就后勁不足,還是希望繼續念書?!睆堈逛J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賽場上十幾個小時的比賽時間,不僅考驗選手的技能理念、操作能力等技能素養,也考驗心理素質、文化知識等,可謂全方位歷練。參賽的過程就是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的過程,對選手來說,對他們的未來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林武全在比賽中。(攝影:廖雪明)
CAD機械設計項目冠軍:林武全
一門心思學手藝 把家人也帶入圈
19歲的林武全老家在揭陽,父親做電工,母親是廚師,他們一直都很期待兒子能上大學。不過林武全卻一門心思想學好手藝,主動放棄上高中的機會,到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入讀數控編程專業。
入學后不久,恰逢學校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CAD機械設計項目精英班招新,林武全在老師的建議下報了名。一切從零開始學,幾個月后,林武全從數十名學生中脫穎而出,成功加入精英班,這成為了林武全技能道路上的轉折點。
在精英班,他瘋狂地學習新知識,為比賽打好基礎。經過兩年的學習,他學會了軟件操作、機械制圖、機械原理、幾何投影等技能。除了常規訓練,林武全對日常生活中的汽車、手機支架等用品都非常有興趣,時常研究它們的內部結構,思考自己如何去進行設計和建模。他買了許多不同的手機支架,拆開研究支架如何實現夾住、松開等功能。
付出終有收獲,林武全獲得了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CAD機械設計項目(世賽選拔)冠軍。當林武全父母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開心,很支持他繼續走下去。“父母想法也有所改變?!绷治淙硎荆艿芤哺S自己的腳步到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學技能,也加入了CAD機械設計項目精英班,備戰世賽?!跋M覀冃值芏硕伎梢栽谑蕾愡@個平臺學到更多技能,改變自己的命運?!?/p>
在新時代,無數個“林武全”用自己的CAD軟件繪制理想藍圖,證明學好技能可以大展身手,讓世界看到自己的“中國制造”。
原型制作項目冠軍:許思路
兜兜轉轉回起點 讀技校不是混日子
2014年初中畢業,許思路成績不夠上高中,聽朋友推薦選擇了廣州市技師學院,學習數控加工。早在2015年,他就被老師選中加入集訓。起步早,卻一直欠一點“比賽運”。一開始他參加數控銑項目集訓,一直沒有參加世賽選拔。后來在2017年跟隨教練轉到了原型制作項目,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廣州選拔賽,只獲得第4名。
備賽多年,許思路覺得越練越疲憊,于是選擇到企業實習一年?!暗疫€是不甘心,畢竟年齡符合比賽資格,實力也有,何不再努力一把?教練也想給我一次機會?!庇谑?,他回到學校報讀“3+1”預備技師課程,同時再度沖刺世賽。
一段時間沒有訓練,加上今年遭遇疫情,備戰關鍵時刻卻無法回校,在家沒有場地和設備根本無法操作,這讓許思路一度很焦慮。所幸的是,回校后他憑借實力過關斬將,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躋身“國賽”。
“國賽”賽前15分鐘,許思路突然心跳加速,大腦空白?!爱敃r就是緊張、激動。”他回想教練的方法,望遠方、深呼吸。比賽開始,他沉穩應戰,過程雖有小瑕疵,但無礙最終一舉奪魁。
回想6年前,許思路證明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我讀技校就是學技能的,不是在這混日子,我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實踐的?,F在我的目標理想就是近期要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遠期要么教書育人培養更多國手,要么進入企業發揮一技之長?!?/p>
本屆大賽對優秀選手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既是榮譽,更是激勵。大賽不僅轉變了廣大民眾對技能的觀念,更讓“有技能、好就業”成為社會共識,讓技能成才、技能報國成為廣大青年人向往的目標。
陳麗華(左)、劉浩在比賽中。(攝影:廖雪明)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項目冠軍:劉浩 陳麗華
爭取明年設智能化網聯汽車專業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屬于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國賽精選項目,學生老師都可參加,奪得桂冠的兩位都是老師,35歲的劉浩、32歲的陳麗華。除了奪冠,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目標:力爭明年開設智能化網聯汽車專業,啟動招生。
“三四年前,廣州一家大型車企找到我們,反映新能源汽車的人才存在缺口,提出合作辦訂單班。當時我就意識到,我們的人才培養沒有跟上企業需求?!眲⒑普f。智能化網聯的最終形態,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動駕駛?!皬V州作為汽車強市,現已擁有多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目前人才需求還不多,但三五年后逐漸普及,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次不能再被動,得有前瞻性,要提前建設智能化網聯汽車的專業?!?/p>
搭建新專業,首先要了解這個專業、摸清行業需求,才能合理設置課程。劉浩發現,參加全國比賽是深度學習的好機會。去年,他和陳麗華搭檔參加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大賽,拿到第五;今年再度合作參加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一舉奪冠。
對于名次,他反倒著墨不多,興奮點還是在學科建設:“兩次參賽,我對智能化網聯汽車的了解更深,搭建學科更有把握了。比如技校學生很怕數學和英語,而自動駕駛所用的軟件就是全英文,到底需要掌握到哪個程度,這就要我們先吃透,設計出來的課程才能避免引起學生的畏難情緒?!?/p>
本次大賽的一大亮點,是對接企業生產實際,模擬現實工作環境打造競賽場景,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建設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技能人才隊伍。技工院校通過參與技能大賽,促進技工教育師資培養、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等對接國內甚至是世界先進標準,推動企校全領域、全方位、全鏈條的交流合作。
(作者單位: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