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綿雨過清明。”清明節是承續了上千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既有著氣清景明、春意盎然之意,也蘊含著祭奠祖先、緬懷先輩的傳統。從4月2日起,由深圳市文明辦主辦、深圳出版集團承辦,“我們的節日·清明”為深圳市民朋友準備了三場內涵豐富的文化活動,從線下到線上,從詩詞到電影。
據了解,該系列活動共吸引200余萬市民參與,在繼承與弘揚“感恩先輩,慎終追遠”文化傳統的同時,又充分創新了活動形式和內容,利用新媒介生活活潑、易于傳播的優點,讓傳統節日具有時代精神。
觀紅色影片 懷革命先烈
人有志,家有譜,國有史。于己,清明是情感的一個出口;于家,清明是綠葉對根的一種眷戀;于國,清明是家國情懷的一種體現。
緬懷,為銘記,更為傳承。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百年風雨,百年征程,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4月2日晚7點,“快閃電影放映活動”在全市7大社區和中心書城同時展開,以“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引導市民讀者在觀影中既心念先祖,也不忘先烈。本次快閃放映選取了《英雄兒女》《風聲》《永不消逝的電波》《金剛川》《我和我的祖國》《八佰》《小兵張嘎》《大進軍——大戰寧滬杭》共八部電影,分別在深圳市福田區梅林一村社區、彩田社區,羅湖區人民橋社區,南山區粵桂社區,龍崗區南嶺村社區和中心書城等八個地點放映,近萬名深圳市民到場觀看。觀影過程中,有不少市民被影片情節感染,留下熱淚。電影放映結束后,有市民表示:“影片很感人,看完后回想起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不應該忘記英雄先烈,要銘記歷史,對當下懷有感激。”更有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這次的電影放映活動很受居民歡迎。既豐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又很好地傳達了清明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品清明詩詞? 曉文化意蘊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古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揮灑著筆尖,將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繪得淋淋盡致。
4月4日下午3點,中心書城北區人頭攢動,人流絡繹不絕,大階梯會場時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由北京大學文學博士、深圳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昌龍博士主講的詩詞講座“梨花落后清明——古典詩詞中的清明節”活動吸引了不少讀者前來現場聆聽。同時,還有許多讀者駐足觀看。
尹昌龍博士的詩詞講座情起“清明時節雨紛紛”,掠過詞中愁與寞。與“消逝”對話,解讀“清明”本義,最終回歸春天氣息。其中,清明愁思講到春天的雨容易讓人產生愁思,像“丁香空結雨中愁”“悠長的雨巷”,帶來一種傷感、惆悵的想象。清明的愁思多種多樣,尹昌龍博士從思念親人、悼念亡人、家國之念、故土之思、亡人之思、情人之思和離別之怨等多種憂愁的情感入手,分別賞析了文人墨客留下的詩篇。
清明必然要面對這樣一個主題:直面死亡,而生與死兩個世界的對話往往引出哲學。如黃庭堅的《清明》,“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詩人便借對死亡的思考來探討生存的哲學。
此外,尹昌龍博士還提到,實際上,清明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哀傷。在這樣春和景明的時刻,清明也映照著美麗的春天,萬物的萌動,自有她勃勃的生機?!按核缣焐献夏昊ㄋ旗F中看。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這是杜甫在清明間,泛舟游船時所寫下的詩句,一改往日的沉重憂慮,輕快明朗、豁達閑適的心情躍然紙上。
訴相思之情? 念親友故人
“懷念親故,厚于留思”。清明不僅是一個節氣、一個節日,也是一個節點,用來標注奉獻與感恩、逝去與銘記、過往與未來,給人們一個撫慰心靈的機會,一個靜心思考的契機,在緬懷中撫今追昔。
近年來,有人選擇用植樹獻花、讀寫家書的方式來傳遞哀思,在新芽下凝思生命,在文字中感知過往,更有人將思念寄托“云上”,用虔誠的字符表達真摯的追思。
4月2日起,“相思清明——我想對你說”留言活動在線上發起,得到市民朋友的積極轉發和參與。市民朋友紛紛在線上寫下自己對已故親友的思念和寄語,并將留言生成的精美海報轉發至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哀思。
據統計,截至4月4日,小程序后臺共收到近10萬人次參與?!案卸飨容叄鹘K追遠”是清明節最悠久的傳統,在依托新媒介、新形式的懷念與追思中,“我們的節日·清明”才得以歷久彌新,代代傳承。
南方日報記者 郭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