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稱職的英雄:達爾文與難產的》《死于理性:拉瓦錫與法國大革命》《地心說的隕落:哥白尼與》,廣東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反英雄史”三部曲》,由當代國際著名作家執筆撰寫,還原科學大發現誕生的歷史現場,將科學巨人還原成普通人,描繪了他們傳統認知之外的真實形象。真實生動的描述,讓讀者知道,英雄的傳奇事業是與英雄自身的渺小共生的,艱辛與坎坷不僅來自外部世界的挑戰,更源于自身的弱點,然而人從來不會因為自身的弱點,就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
不要大部頭,用小品文風格寫科學家傳記
全球最大的出版公司企鵝集團曾出版過一套叢書,名為“企鵝人生”,這套輝煌的傳記類叢書幾乎將世界歷史名人一網打盡,其主編之一詹姆斯·阿特拉斯后來離開企鵝出版社,在美國最重要的老牌社科出版社W.W.Norton開創了一個新銳的科學史系列。他向美國著名作家大衛·奎曼發出邀請,問他是否有意為達爾文創作一部簡潔的傳記。
有別于之前許多名家為達爾文所著的傳記,阿特拉斯不要什么大部頭,他要的是一本非常簡潔的傳記,有小品文的風格,文學性高于學術性。
奎曼是一位廣受贊譽的自然文學作家,曾獲得三次美國國家雜志獎、美國筆會散文藝術獎、美國自然文學最高獎約翰·巴勒斯獎章等諸多榮譽,著有《渡渡鳥之歌》《致命接觸:追蹤全球大型傳染病》等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品,他完全有能力駕馭這樣一個題材。
不關注科研成就 發覺巨人背后的境遇
有別于傳統的科學史,“偉大發現”的作者并非科普或歷史學出身,而是一群美國當代著名的作家,比如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著名后現代派作家威廉·T.沃爾曼,以及最偉大的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作家的敏銳、先鋒意識和批判精神,為那些科學巨人改變世界的老套故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這套叢書展現出了強烈的反傳統色彩。他們關注的并非科學家科研成就本身,而是在“偉大發現”背后那些科學巨人的境遇。
他們看到,即使天才如居里夫人,也終身在事業與家庭、在社會偏見與自身焦慮之間的苦苦掙扎;他們帶著悲憫之心,為讀者展現了偉大的天文學家亨麗愛塔·勒維特悲情的一生:她天生聾啞,卻丈量出了整個宇宙,最終被歧視,被埋沒;他們將數學史上最枯燥、艱澀的歷程,演繹成了“如何穿過一條街道”的奇妙故事,人類最天才的頭腦和最深邃的奧秘,瓦解在風趣、調侃的語言之中……
在這些作家筆下,達爾文不再是那個揮舞進化論的巨劍,“殺死”了上帝的英雄,他的傳奇也不再是小獵犬號上的奇妙歷險。作者奎曼從達爾文回歸倫敦開始,講述了一個猶豫、怯弱、自私的達爾文,盡管早已發現了進化的秘密,他依然選擇混跡在神學主導下的倫敦科學界,左右逢源,化身資深“摸魚學家”,或者干脆逃到鄉下莊園里,拿各種小動物做千奇百怪的實驗,一個指甲蓋大小的藤壺解剖了八年,成功拖延21年。
前半生發現進化論,后半生卻用盡力氣避免進化論的問世,因為達爾文的對手太強大了。這是科學史上神秘消失的21年,也是達爾文真實的人生??谶_爾文浩如煙海的私人信件和日記中,發現了一個焦灼而矛盾的達爾文,一位隱秘而渺小的“反英雄”。
英雄的傳奇,是與自身渺小共生的
文學史上,“反英雄”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英雄不再是完美的化身,不再是高大全的符號,秉性一如你我,有缺陷,有不堪,心中向著光明,也懼怕烈日灼身。
傳統的英雄史,總是在描繪一個“向上”的故事,盡管遭遇挫折,總是堅定不移,奮勇向前。然而在通往惡龍城堡的途中,沒有人詢問勇士心中可曾畏懼。
“偉大發現”中的傳奇故事,卻在講述另一種英雄史,它不再將英雄置于神壇,也不懼于暴露英雄的缺陷與問題,正是在這些有些不堪的故事中,我們才得以看到一個普通人改變世界的真實路徑:
英雄的傳奇是與自身的渺小共生的,艱辛與坎坷不僅來自物質世界的挑戰,更源于內心的怯懦、不堪。它的力量不在于一個完美的故事,而是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人,從來不會因為自身的弱點,就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
這是“反英雄史”,它在英雄通往惡龍城堡的途中,俯身詢問:你心中,可曾畏懼?
南方網記者 郭昊奇